close

    雲水週記(一○五)生活教育                        98.3.7

    當前社會受到少子化的影響,以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薰陶,造成不少家長成為「現代孝子」。依據新聞報導指出:有些孩子念到國小六年級還不會綁鞋帶,有高中學生吃葡萄要媽媽剝皮給她吃,還有更離譜的是大學生連簡單拌麵都不會;更嚴重的是有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對「服務不周」的父母有暴力的傾向。對於這種「駭人聽聞」的消息,讓我直呼不可思議之外,不禁也反思:難道我們的下一代是否也窮得只剩會讀書?

    家長的體恤和包容,總認為孩子專心課業,瑣事全由父母包辦,而自己也做的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只是一廂情願的作法,造就子女連炒飯、煎蛋都不會,甚至芭樂是否有籽、鳳梨是否長在樹上、花生是否長在地下等常識也一竅不通,以往常言:「沒有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現在則變成:「常常吃豬肉,卻不曾看過豬走路!」因此面對社會型態的瞬息萬變,這些過度保護的「草莓族」,沒有抗壓性、挫折教育;畢業之後往往成為「寄居蟹」、「啃老族」,也就見怪不怪。

11.jpg 32.jpg 33.jpg 34.jpg 1.jpg  

4.jpg 5.jpg 7.jpg 8.jpg 14.jpg  

    家庭是教育的中心,學習的落實,絕不能賴以學校沒給教好為理由;閩南語所謂:「寵豬翻灶,寵子不孝」即是說明,父母的溺愛與放縱是剝奪孩子生活學習的元兇,觀念的播種、思想的啟蒙可說是既深且鉅,為人父母不可不知、不可不慎!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們懂得照顧自己嗎?會對別人付出關懷,對社會懂得回饋嗎?或者我們常常不自覺反而落入「愛之足以害之」的偏執,讓孩子活得很自我而跋扈,接受別人的協助認為理所當中;甚至把成績、考試視同對父母的「恩同再造」,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呢!

    生活教育涵蓋了人格教育、家事學習,從小懂得分擔父母的辛勞,並非壓榨孩子的體力與時間;而是養成良好的家教習慣與心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人文關懷甚於優異成績、高等學府,倘若父母能以身作則,激發孩子的善心、愛心不朝功利主義邁進;不以補習掛帥、以分數高低論英雄,而是樂在學習、樂於分享的性格,必然是樂觀進取,時時感恩的國家棟樑。

    記得小時候老師號召大家回去向父母說明「紅十字會」發行郵票為幫助貧病無依的孤兒,希望父母親可以本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在對的地方作對的事情!雖然當時經濟不甚寬裕,爸、媽還是給了我零用錢,繳給學校參加「紅十字會」做有意義的愛心捐款,小小的心靈得到師長的讚嘆與肯定,心情也會高興一整天!

    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向身旁的媽媽提醒,有食品義賣建寺基金要買嗎?母親竟然眉飛色舞的說:「這個東西媽媽也會做,不用買,回去做給你吃。」我一面對有好手藝的媽媽羨慕不已,一方面更憐憫孩子的不幸;因為媽媽沒有給他播撒愛心的機會教育,剝奪他「三寶門中福好修」的因緣,幸與不幸、好與不好,都在這一念之間!儘管我們希望孩子不要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但是落實生活當下,帶領他們學習照顧自己、關懷別人才是人生的最大財富!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2.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