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一二五)欣賞與批評                    98.7.25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突顯出欣賞的價值,讓男士願意為懂得解讀自己的知音而犧牲,女眾則為取悅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從人類學的角度探討行為模式與互動關係,「欣賞」和「被欣賞」之間,宛如千里馬遇到伯樂,是美事一樁!同時透過肯定對方、開發潛能,人的學習與成長變的十分有意義。

    回顧國中時期從小學的貪玩嬉戲到升學的課業壓力,內心著實有很大的衝擊,尤其以英文和音樂的學習落後最多,唯有上國文課才是自己的快樂天堂。之前並沒有對該科目有濃厚興趣,只因女老師在作文題目:『我的家庭』要我將自己寫的內容對著大眾面前朗讀一遍。在譁眾取寵當中自鳴得意,不料卻得到老師的鼓舞;並希望我可以試投校刊,這使我受到激勵,也是生平第一次拿到十元的稿費,那份心喜與感恩至今依然難忘!

3.jpg 1.jpg 5.jpg 6.jpg 10.jpg

9.jpg 27.jpg 14.jpg 15.jpg 16.jpg    

 

    從被欣賞當中,我開始對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相繼參加社團的文藝社、詩詞欣賞、小說習作、論文比賽……。在一次次的歷練當中,形成愛學習的良性循環和動力,因此在當初高中聯考國文兩百分我竟拿到一七八分的成績,是所有四科成績加起來都不到的分數,現在想想實在很對不起其他老師的教導。相對於文學的啟蒙,懷念的不只是女老師所給予的因緣;而是春風化雨、諄諄善誘的慈悲與智慧!

    當然如果一生都是受到別人的誇獎,而無逆境、挫折教育,也只是一半的人生。我曾受過信徒的辱罵、師長的批評,甚至是別人反反覆覆、說話不算話的損失,慶幸的是藉由佛法的思維與生命的體驗,細細咀嚼《佛遺教經》的開示:「忍之為德,苦行持戒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這個原理就像植物的成長,有時微風吹拂、水分充足,有時也得歷經風吹日曬、狂風暴雨的考驗,才能有厚實的生命底層;因為唯有向下紮根的基礎,才有向上提升的能量!人的一生當中,把別人的批評指教,當做磨刀石,讓懶惰闇鈍的習氣,有了勤奮積極的靈巧。把挫折困境,視為生命不可或缺的肥料,灌溉菩提、鞏固道念、長養悲心的逆增上緣,如此一來「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轉念之間,觀自在的心境讓自己抽離怨憎會苦的分別和執取,生活變得輕鬆自在、無拘無束。

    蘇東坡的「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留為千古趣談,其中的八風就是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的外緣顯像與心路歷程,我們往往往有「說時似悟,對境生迷」的困惑,成為現代版的蘇東坡卻不自知。欣賞與批評,教會我們懂得感恩惜福、藉境練心,並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地自我觀照和學習,因為今日之事;可以成為明日之師!

26.jpg 13.jpg 17.jpg 19.jpg 20.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