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二四○)  東馬  再續法緣(下)               100.11.5

     西馬的文建長老,現任洪福寺住持兼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顧問,很意外在臨登機前接到慈音寺林主席的轉達,文建長老十分慈悲希望見我們一面。不禁憶起今年四月在馬來西亞芙蓉啟建「二○一一年國際萬緣水陸大法會」,我與慧禮法師曾因一同參與寂晃長老的告別式,他主動前來與慧禮法師打招呼。對於長老的平易近人、笑容可掬;印象極為深刻!

    近距離與老人家緊鄰而坐,他無話不談,尤其對圓寂不久的台灣高僧明悟長老的修行與發心,十分敬佩、景仰。因為悟明長老一生被稱為「觀音老人」與他本身每天禮拜「大悲懺」的信仰不謀而合。而我也分享自己從「白衣大士神咒」入門,從觀音佛七起步、在觀音誕辰皈依;於三次大悲懺後出家披剃……。我們暢談彼此的學佛因緣,長老也提起當年出家受戒的種種趣聞……。曾任:普陀精舍、寶譽堂、法寶山釋迦僧伽林等地住持、馬來西亞佛學院董事長、霹靂州班底支會宗教導師、吉打巴東倫武佛教會宗教導師。

22.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回顧這幾天的意外收穫,除了參觀「寂靜禪林」領略依山傍水、叢林的原始風貌,感受南傳佛教的不同禪風,並且接受監寺  泉平法師及住眾們的熱情款待,這份賓至如歸、清靜自在的內外收穫,讓人念念不忘!而長老的諄諄教誨,提攜後進,座下弟子各具一方,隨著自己的能力與因緣時節,「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長老不但不以為意還樂見其成,因為他認為徒弟不是個人、寺院的獨家財產,而是佛教共有共享的人力資源。

    尤其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心思變、物欲橫流,唯有佛法才是覺世牖民的妙方,離苦得樂的究竟之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伽教育培育出佛門棟樑,本來就應該任其因緣各自發展,做為菩薩千手、千眼的化身;共同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做出貢獻!這不正是『普門品』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不管慈善、教育、文化、修持……,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悲智雙運;而站在「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的角度思考,佛陀座下的十大弟子,都是被肯定、欣賞的傑出表現而成為千古美談。

    對於長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高度智慧與弘法視野,也給末學上了寶貴的一課。我很感謝這次的佈教因緣,得已有幸親近長老、善知識,我常想:人生活到老、學到老,他也曾從初出家的摸索,歷經「長江後浪推前浪」的過程;沒有倚老賣老的架子,卻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可愛與天真!這是否就是赤子之心、返老還童的菩薩示現呢!臨別之際他老人家還不忘叮嚀我,有空要多來沙巴弘法,東馬的信眾很需要出家眾的佛法引領。

    坐上回國的航班,閉目養神,但七天來的點點滴滴就像影塵回憶錄,不斷地倒帶、播放。由於佛教會主席、副主席的殷勤求法,除了預約明年的弘法行程,更希望能讓國良、立淞、文芳加入佛教會,我與拿汀阿芳、慈音寺林主席當然舉雙手贊成。日後「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有這群生力軍,除了多一份責任感,也會因散發生命的光與熱,理解「取之於佛教,用之於佛教」的報恩思想;同時帶動沙巴佛教會的年輕化、更有活力朝氣。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提到:「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希望大家都善思念之、彼此共勉!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1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