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三九九)茶緣佛心         103.12.13

    善女人鈴娟師姐繼上次西藏唐卡的邀約,對茶道的意境與追求,經年累月跟隨三峽游老師學習茶道,身為佛教徒的她除了母親學佛出家,本身有濃厚的宗教情操、禮敬三寶之外,更是是以茶香佛心廣結善緣。在三峽薇多綠雅社區還有許多住戶是她的茶道「粉絲」,閒暇時間呼朋引伴,把茶文化在日常生活展現佛法的芳香……。

    對於「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固有傳統,雖然我是門外漢,然而基於信徒的拜訪,或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歡喜,品茗喝茶傳遞了溫情,搭起了友誼的橋樑,茶!似乎它變成了不可或缺的媒介。因此在鈴娟師姐的安排下,利用十二月六末晚上,藉三峽淨念精舍佛堂舉辦了茶宴供眾,讓LKK的我可以專心當一回學生,更見識到茶道達人的專業性!

3.jpg 4.jpg 5.jpg 7.jpg  

    透過安堂居士的聯繫幫忙,下午他先來精舍將長條桌椅備妥,晚上鈴娟師姐三兩下的功夫,在她的巧思佈置下,看到茶席能在短短的十來分鐘,讓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驚艷。除了全套的茶具、茶葉品種之外,花器、音樂皆不可少,濃濃的東方味、中國風,彷彿走進大唐盛世接受茶文化的洗禮。這樣陸陸續續幾位信眾進來佛堂,聆聽精彩的專業知識,享受「百聞不如一見」的上等好茶。第一次看到,品茗也有菜單叫做「茶牌」,圖文並茂、細緻婉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古琴的輕音樂,茶席間更擺設了上等的沉香「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我們何其有幸仗三寶恩,「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感受與佛同在的清淨心。從網路資料了解:尤其在中唐以後,飲茶習俗迅速普及全國。文人嗜茶,茶在很多詩人文人中間成了不可或缺的物品,于是産生了大量的茶詩。文人于茶,即能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能得其精神享受,茶的精神價值取向在他們的茶詩中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

    如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可謂千古佳作,令人嘆為觀止!提醒茶客,縱然是茗品好茶,也要適可而止;萬萬不可貪杯物。這樣的淡然物外、隨緣自在,便是中庸、就是佛法。學習觀照,茶道與佛道,在日常生活中的流動,蘊藏著無限的生機妙用。

1.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七點半的茶宴原本十點就要結束,但想末不用上班,幾位還是從台北遠道而來,鈴娟師姐又備了如此多的好茶;實在無法「緊急煞車」。在恆順眾生當中,這群「揪茶隊」的居士似乎很滿意「得來全不費工夫」,預訂了一些好茶回家享用!一場別出心裁,卻又輕鬆自在的末夜晚,茶香片片、斗室芬芳,不禁想起了台北ACC執行長廖怡慇大德的好茶,茶道授業享譽國際的金春枝老師,他們都用自己畢生的所學廣結善緣。把中國茶文化的技藝與精髓,透過一場場活動傳遞信仰的生活美學,讓屬於東方的飲食風尚引領潮流;就像今晚的茶香佛心直沁每個人的靈魂深處一樣……。

     娟師姐將自己的心得分享在LINE群組,我認為好文共欣賞,也將它複製在週記裡;以饗大眾!

 

[小雪烹茶・雲水茶席]

    甲午初冬,節氣正當小雪;禮記說小雪時節虹藏不見,陰陽氣交而為虹,這時候天氣上騰地氣下降,最適合三五友朋雅聚品茶;蘇東坡<試院煎茶>中說;『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今日在心易師父蘭若精舍善緣俱足,好友一期一會茶席,且讓東坡的『古語雲煎水不煎茶』的意境中,淺嘗品茗雅趣。

    心易師在社區有一蘭若精舍,除了初一十五及重大節日舉行法會共修,師父為了度眾,以素食餐會、電影欣賞、讀書會……等與大家結緣,可謂用心良苦。

    師兄姐聚會喜歡豐盛熱鬧,吃吃喝喝聊聊,每人都會拿出好吃的拿手菜,或自製餅乾蛋糕菓品等。選定茶單考量節氣轉冷,適度茶道交流,茶席色彩豐富,點茶雅俗共賞為主,大家喝茶呢,開心最重要。

 

台灣原生野茶/六龜

阿里山蜜香紅茶 vs. 宜蘭玉蘭茶區蜜香紅茶

趣茗特調・雞尾酒普洱茶

台灣老黑茶・客家酸柑仔茶

三十年大葉棗香緊茶磚

2.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