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jpg  

當生命遇見佛法(下)

時間:2017年6月27日

地點:馬來西亞「句聚」民宿

求不得苦,在你生命裡面你還為什麼事情煩惱,甚麼事情看不開?想不透?如果你說學佛了還有憂鬱症、躁鬱症,那不是佛法的問題,是你想法、心性的問題。但是也有人講說「師父呀!我認識一個人他沒有憂鬱症也沒有躁鬱症,但是他有孤僻症。不願與人共事。」孤僻,這兩個字有時有點嚴重,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同是媽媽肚子裡懷胎十月生出來,有的人很好動,有的人很文靜,有的人很喜歡唱歌,有的人很沉默。這些都是過去業力的痕跡所帶來的個性,有的人很喜捨,有的人很小氣,這些不是教來的,當然後面的教育是另外一個因素。但是你看看孩子的個性就知道他的過去。「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再談「求不得苦」,如果你心中慢慢有佛法的思維,你會想我們非要等到告別式的時候才大徹大悟: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嗎?為時已晚!假如在你活著的每一天,不管你誦經、拜佛,持咒,慢慢去思維人生活著的價值、意義。不要說超凡入聖這輩子現世解脫,但是我們在<<般若心經>>所講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個涅槃指的是現世可證的,不是往生叫涅槃,涅槃的原意是煩惱的止息。也就是說你現在因為接觸佛法之後少煩少惱。在有些大乘經典裡面,如來都會問菩薩「少煩少惱否?」

一樣的意思,今天當生命遇見佛法,你也問你自己「少煩少惱否?」或者說你的脾氣依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學佛之後依舊對人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還是你多了一點生命的厚度?你知道他錯,但你點到為止,不需要過多的羞辱、抨擊、汙衊,甚至於落井下石。所謂的人情留一線,他日好相見。地球是圓的,總是會循環,總是來世不要再唱「一見你就討厭,再見你更傷心。」我們看待求不得苦,只要你心中沒有妄求、妄念、妄執,求不得的功課,也就修得差不多了。

五蘊熾盛苦,因為我們有五蘊之身,才會有前面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這七者的連結,這也是老子所講的,「吾有大患,患吾有身。」我這一生當中最大的過患憂慮就是我有這個身體。

我們為這個身體三餐外加消夜點心,夏天要冰品,冬天要熱飲,衣服要保暖、要華麗、要流行,總而言之我們為了這個身體要滿足食、衣、住、行、育樂,所以你想一想,這個「五蘊熾盛苦」代表甚麼?就是要我們趕快透過修行出離,出家人本意為何?在世間法來講是割愛慈親,但是出家真正是出離三界、出離煩惱、出離慾望、解脫生死的意思。

5.jpg  

在家修行  體證佛法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出離,並不是出家人的專利,在家居士一樣可以出離。佛經裡面把出家人認定為四種等類。一種是身心皆出家,受三壇大戒,成為人天師範,在自利利他的菩提路上,用功辦道,堪做人天功德主。第二種是心出家但是身沒有出家,像是維摩居士:雖有妻兒,常修梵行,雖有家庭,不落三界。看維摩居士在經典記載是金粟如來,乘願再來以居士身代佛宣化,居士大德也可以以此為目標學習。

如果兩夫妻都學佛,佛化家庭、菩提眷屬,個人修,個人得。剛才我們舉例的,夫妻感情好的時候,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是佛教來看,就是痴,情感的痴迷。以佛教來看,下一世重新排列組合,你們還能夠結為夫妻嗎?佛曰不可說。那是六道輪迴,人只是六道輪迴中的其一而已。你可能做人,但是你的另一半不一定做人,所以你可以推理,為什麼有的人很喜歡抱寵物貓、寵物狗,你們笑得那麼曖昧就知道箇中的三昧。

我們所舉例的就是讓大家去思索推理,為什麼芸芸眾生這麼多條狗,你最終選的只有牠?你侍奉爸爸媽媽還沒有這麼完美,可是你抱著狗可以跟牠親親我我,帶著牠洗澡睡覺,所以你想一想到底情感的世界也是對我們未來的影響性,如果你這一世不能把情感做淨化,我們說菩薩是覺有情,希望以智慧來看待世間的緣分,如果在佛法裡面你有智慧,就知道怎麼去引導家人。小則獨善其身,大的就可以兼善天下。所以菩薩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就叫做佛。

33.jpg  

佛法是佛陀領悟的法,這個法是本來就存在的真理,我們剛才講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不是釋迦牟尼佛發明的,是佛陀體現的,發明跟發現差一個字,但是境界差很多。

小明問媽媽「甚麼叫發明?甚麼叫發現?」媽媽說一個譬喻「我發現了你爸爸,發明了你。」這樣懂嗎?

剛才提到涅槃是煩惱的止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承認自己是一個平凡人,不可能沒有煩惱,但是以佛法做慈航,你想一想,華人所講的「今日一照面,多少香火緣。」又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緣分的確是修來的,剛才所講的為什麼這麼多寵物貓、寵物狗,你不挑別隻,對牠特別有感覺?從動物的角度去反省,「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這隻寵物貓過去也是有修的,可是只修到福分,沒有修到智慧。從主人角度來看,你跟牠的緣分是過去修來的,但是你情感的過分眷戀執著,也是帶來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你看如果有一天狗走失了,你會擔心、焦慮、緊張。如果你的狗比你更早走,牠的狗生落幕畢業了,你會痛、你會傷、你會苦、你會悲。因為你的罣礙、牠的執著,來是你們又會有不同的組合,你當寵物貓,牠當你的主人。

37.jpg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不就是緣起生滅法嗎?這輩子你照顧我,來世我照顧你。

當生命遇見佛法是希望「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矚諸菩薩」一個有信仰的人絕對不是做表面功夫,不是拿香拜拜,把信仰當作交易買賣。佛教跟其他宗教最大的區隔不是只有慈善、不是只有公益,佛教是一種教育,教育自己也是教育大眾。所以你看佛陀說法都是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果你聽經聞法只是聽,沒有思維,沒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那只是皮毛。

聞思修慧  佛法人生

我們看「以聞思修,入三摩地」也就是佛法從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聞,是聽經聞法帶來的智慧。是皮毛,第一層。思所成慧,就是我們的骨髓。你撞傷了不是只有皮肉之痛,你敲到了骨頭,那是我們講的透骨澈髓。思所成慧,就是因為你透過聞法之後,更進一層用腦去思考判斷所得來的智慧。第三層就是修所成慧,不是停留在文字上,不是聽和思索而已,而是印證。「說得千里路,不如行一步。」如果你只會說不會做,佛法還是佛法,輪迴的你還是依然輪迴。

好比佛陀所講的「我如良醫,因病予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佛陀做了一個譬喻說:我好比一個大醫王,病人來我這邊看診,我告訴他「你生病了,我幫你看診把脈,提供你解決生病痛苦的過患,但是你要不要依照醫師指示服用,這就不是我醫師的問題。」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把他所體證到的真理毫不保留的送給芸芸眾生,但是「服與不服,非醫咎也」你能不能解脫生死,不是佛陀可以代替的。

在<<地藏經>>裡面也提到哪怕父子擦身而過,都沒辦法代替對方去揹自身業感。如今我們「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時渡此身?」如果我們學佛只是來擔任義工,打齋佈施,我只是持戒,修佈施、禪定,人天三福行。女相變男相,貧窮變富有。但是人生的八苦從單元劇變連續劇,下一期還是再演一次,有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

出離,不是出家人的權益,是通用於在家人。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去想,為誰辛苦為誰忙?這一輩子為兒女做馬牛,為事業衝鋒陷陣。可是當真正來到人生的最後一頁,你可以走得灑脫?走得心無罣礙?能夠修到身無病苦,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如入禪定嗎?我看有點難。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做好出離的準備。

23.jpg  

出離煩惱、出離雜染、出離三界。<<法華經>>裡所講的,「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將欲界、色界、無色界當作火災的現場,一刻都不願意停留,要到達安全的地方。

佛法修行也是如此,當我們能夠去觀察世間的生滅之相,不是「人生無不散的宴席」這樣的思維而已,有一天所有的東西我們都要學習放下,終究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要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不是只有徐志摩的意境,是真的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出離顯得如此重要,在我們這一世當中要學習「對境不生迷。」佛印禪師跟蘇東坡的公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很高,也覺得自己有領悟的境界。他透過書信將上面的偈誦送給對岸的佛印禪師,沒想到佛印禪師只寫了「放屁」兩字,讓蘇東坡氣得咬牙切齒,覺得佛印這個出家人竟然這麼惡口,沒有修為,搭船過江理論。佛印禪師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竟然一屁打過江。」在讀這個公案的時候,大家會覺得蘇東坡說一套,做一套。但是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有時候我們連蘇東坡領悟的境界都沒有,更別說修為。最起碼他還是唐宋八大才子之一。從這個地方看,學佛不是在於你領悟多少,而是你能夠體證多少。在精不在多。今天就算你將佛教的三藏十二經都背熟了,看懂了,但是如果你不去做呢?像剛才說的「服與不服,非醫咎也。」這不是佛典的過錯。

試想我們從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學佛五年,佛已不見。到底是佛遺棄了你,還是你的心離佛的距離太遠?

台灣有一個民營的電信系統叫做「遠傳」,他常常打的廣告-「只有遠傳,沒有距離。」意思是他的通話品質很好,在深山裡面一樣可以傳遞的到。一樣的,你學佛八年、十年,你心中的佛何在?不是膜拜的木雕佛像,不是佛的畫像,而是你的自覺。「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試問,你的靈山還在嗎?

30.jpg  

為什麼佛教徒要到印度去朝聖?為什麼回教徒要到麥加去朝聖?那是踏著他們教主的足跡,見賢思齊,是一種尋根,一種感恩戴德。但是並非只有朝聖這種外相,而是要去思考,「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世,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這個偈誦在說明佛陀在世時,說不定我還是那個流浪貓、流浪狗,還構不成做人的條件因緣,沒有那個福報去依止佛陀善知識,等到佛陀入滅,我出生了,我們既不是那五比丘,也不是千二百五十人聚的其中一人,我們沒有恭逢盛會親炙佛陀座下教法。

不過幸好我們還能在佛陀入滅前,誠如佛所言:該渡的眾生都已經渡盡,未渡的眾生都已經種下得渡的因緣。我們應該很慶幸最起碼我們有得渡的因緣,閩南語說「無魚蝦也好。」最起碼我們這輩子還有幸恭聞佛法。當生命遇見佛法,真的是難遭難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不要辜負了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不要辜負這些祖師大德結集,把三藏十二部經流傳下來,更是不要辜負曾經引渡我們學佛的大善知識、諸山長老,他們的諄諄教誨。現在科技發達、網路普及,我們從平面的書籍、報章雜誌、手機、微信、臉書…得到的佛法的吉光片羽。如果這些都不能回歸到佛陀以一大事因緣,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那我們豈不是很枉然「此生不像今身度,更待何時度此生?」不要忘記常常去思考,你的靈山還在嗎?你內心的佛還在嗎?

今天很高興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以今天的講題「當生命遇見佛法」,用淺顯、點點滴滴的舉證,希望我們居士大德能夠心開意解,繼而可以法喜充滿。我希望不久的將來還可以和大家再續法緣。祈求三寶加被今天與會的善男子、善女人,希望今天的講座讓大家都能夠獲得無上的意義,並且祈求三寶加被各位-闔家平安,心想事成。

我們將今天聞法的功德也做一個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阿彌陀佛 感謝大家

3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