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93513_619534954837193_4521039836170758464_o.jpg  

三皈五戒的現代意義<<中>>

時間:2017.11.10

地點:馬來西亞沙巴佛教會

有業有報,許多人都誤解了,認為業都是不好的,業不是好、壞的問題,業是由我們的意志力所推動的影響性叫做「業」。業有善業、有惡業,有業就一定有報,好比一顆種籽,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就是一顆種籽,你每天想好的、說好的、做好的,這個慣性養成之後,你就是物以類聚,<<阿彌陀經>>所講的,「諸善善人聚會一處。」這就是一種相應法。

在我們華文圈裡面講「物以類聚」。喜歡喝酒的找喝酒的,愛打牌的一定跟打牌相應,喜歡shapping的三五好友或者貴婦團到台灣、日本、大陸去採購,這也是相應。一樣的道理我們的善業因為常常聞法薰習,知道甚麼該做,甚麼不做,甚麼該想,甚麼不該想,這就叫做防非止惡。也就是受戒的本意,所以為什麼要受戒?自皈依法,我們將佛法從受戒當中去奉行、去落實。

自皈依僧,僧是清淨意。雖然世間也有很多的師長老師,教我們學問技能專業。皈依僧是因為有一群人明白世間的緣起幻化,他不追求短暫的榮華富貴,甚至他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根器,以小愛為大愛、以小孝為大孝,投入了僧團,跟隨佛陀修行,以此常住,從此走向了解脫道,走向了成佛不歸路,不希望再輪迴。

當然出家都是凡夫身,還沒有羅漢身、菩薩身的境界,但是最起碼他們的想法跟做法是一致性的,因此我們對出家人應該去理解: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也就是說你看到出家人,不管是男生女生、高矮胖瘦、聰明不聰明,能不能唱誦或者是喜歡做慈善各個方面來看,我們都不能有過度的分別,當然你有你自己的相應認同。

為什麼我們要這樣過一生?畢竟佛已經入滅了,法是自己不會表述不會自己為你開導,所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於是乎這兩千五百多年都是由僧團以戒為師,奉行出家250條比丘戒,時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所以法脈能夠燈燈相續、代代相傳,因此三寶的住世,出家人維繫了佛法的綱領,闡述了淨化社會的價值。我們把佛法僧這三者簡單的向大家說明,四依當中,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還有一個皈依戒,也就是你初入門是三皈依,但是你聞法之後必須再加一條以戒為師。

23551099_619536334837055_547496882341751721_o.jpg  

奉行真理   戒為綱領

我們說一個人不能光說不練,說了千里路,不能行一步。假如你今天學佛二、三十年,你是社會有名望的人,你是一個企業主,你對佛教只是推崇孺慕,但是仍不及於你皈依、乃至於受戒。為什麼?因為它才與你生命合一。在佛的一生當中為什麼這麼重視戒法?我剛才講「戒住則法住」之外,五戒是社會一股安定的力量。

比方說我們今天聞法、明天受戒有五十人,也就是說從明天開始,這個社會多五十個好人、善人,那是不是相對就減少五十個惡人?不要小看你受戒的力量,這就是業,善業推動你三寶們中福好修……。

回到我們剛剛所講的,有善有惡,因為你的善心、善念、善舉,樹立在家裡面一份子的典範,也許你沒有刻意強調你是佛教徒,也沒有刻意要求家人要皈依吃素,但是你在佛道上的圓滿道業,你也會薰陶、改變家裡的磁場,你的父母親、兄弟姊妹、子女家眷,他們也會慢慢跟上。這個就是「一子出家九族升天。」一人受戒全家吉祥。因為你在這個家裡面以後講話有份量,不是大聲公讓大家怕,是佛教徒不妄語,以後要商量事情要做決定,家人會說那個受戒了我們聽他的,講話有份量了,不殺生,給人家安全感,或者說男女交往當中,受了五戒,不邪淫,以後不會有小三,不會有外遇,不會情感出軌。佛教徒如果奉行五戒,很多男生女生追著跑的。當然我們所講的都是真實語,求偶的條件,便要找一個很可靠很真誠的人。佛教徒要以戒為師,忠於自己之外,也是在保護別人。所以五戒叫做五大施,是五種布施的意思。你布施給眾生甚麼?布施給眾生生命的安全,我今天受了五戒,你不要害怕我會傷害你。對方就不會害怕遇到心存不軌、謀財害命,因為他奉行五戒不殺生,不是今天不殺、明天不殺,是盡形壽都不殺生,這是保障眾生生命的安全。

不偷盜是保障眾生財產的安全。或者說你有物質方面的擔憂,如果今天結交的是佛弟子,不偷盜就讓你有安全感。不會有非分之想。不邪淫保障了婚姻的安全,或者男女之間情感的純粹,不惡口,保持一個人形象聲譽的安全。不飲酒保障自身健康,別人生命的安全。酒後不開車,開車不飲酒。

我們把五戒以五大施來告訴大家,很清楚,我們受持五戒,不要害怕。很多人都說,受持五戒,家庭主婦存點私房錢沒有上繳國庫,沒有跟老公報備,「不妄語」這輩子不能守。男眾也擔心在家不喝酒可以,外面難免要應酬談公事,沾了酒是不是犯戒?好像也不適合受五戒。從這一點也可以知道為什麼當時佛陀時代三皈五戒是雙效合一,一次完成,可是流傳到漢傳佛教變成三皈五戒是分開的,也就是看到在家居士的習染習性是很深,有時候不得不給一些善巧方便。

好比一個考題,第一題你不會做,總不會連後面四題也不填答案,那麼你的人生就是零分鴨蛋了。第一題不會做,二、三、四、五題會答至少還有八十分,不會有人笨到考試的時候第一題不會做、不會填、不會寫;後面的也都放棄。所以佛教在五戒裡面也是有一些通權達變,你能夠受一條、兩條的叫做少分戒,三條五條的叫做多分戒。五戒都能夠奉行叫做圓滿戒。

我想上了這堂課,你應該吃了定心丸,最起碼無魚蝦也好,沒有辦法圓滿戒,守一條算一條,守兩條算兩條。要不然也可以生平無大志,只求六十分,擦板得分也是不錯的。受戒的意義不是讓你害怕,而是讓你心甘情願,結婚都要你情我願,我們講說「強摘的果不甜,強娶的妻不賢」也是同樣道理。今天你受戒不是因為聽了這場講座所以要受戒,而是覺得師父講得真的有道理,我不必害怕,我可以高枕無憂,可是要受五戒還是很忐忑,因為我沒有辦法受到五戒。今天當你們舒坦了,我為你們的焦慮解開內心疑惑。明天可以睡覺睡到自然醒,但是最好還是定鬧鐘,要不然睡到自然醒正授時間都過了,也不符合我們受戒的標準。

23551275_619531938170828_6021404863646820168_o.jpg  

言歸正傳,回到我們剛剛所講的,少分戒、多分戒跟圓滿戒,這通權達變裡面有個過渡,不是因為方便我們就把它當作究竟,就好比說你要戒菸,剛開始可能會很痛苦,我們只好說你慢慢戒,從剛開始一天抽一包到一天半包,三分之一、五根、一根,但是你不能一直停留在一天兩根、三根;這是同樣的道理。從方便的角度看,你這一次受了多分戒,下一次再復戒,即是所謂增益戒,我們需要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所以受戒本身是對治,防非止惡,把一些不好的習慣戒除,透過持戒來調整、改變。我們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持戒就是拿一把鏟子,你現在願意移動了,因為你有工具了、找到方法,所以你不用害怕我五條戒受的不是很圓滿。

受戒釋疑  觀念正確

再來要跟大家講,我們受持五戒,可能大家會有些困惑-五戒之後要吃素嗎?吃不吃素和信仰沒有關係,很多人沒有學佛也吃素。可是因為信仰你明白了些道理,你從不殺生中慢慢地去想,六道眾生我可能過去生這些成為姻親,父母、兄弟姊妹,你現在如果受了五戒,有一點良知良能,你可能會去想我不方便吃素,那三淨肉總可以吧?三淨肉不是洗三次乾淨的肉來吃,不是沙拉脫洗了再洗,不是這個意思。是這個眾生的肉不是我自己殺、不是別人為我殺、我看別人正在殺的這個因緣,外面已經處理好了,這是方便。就是你不可以養來殺,或者你去作客,別人殺雞宰羊也不吃,或是你看到別人正在殺你也不吃;最起碼「三淨肉」門檻這應該不困難。所以你不要想說我作為一個三皈五戒的佛教徒,吃素的誤解就很很難改,五戒還沒有要求到不殺生。

第二,我現在受了五戒之後我可以祭祖拜拜嗎?我可以到宮廟裏面去上香嗎?信仰是一種尊重,忠於你自己,你自己有沒有清楚家長與外人的差別?你可能有隔壁的左鄰右舍這些嬸嬸阿姨,你對別人這些宗教還是可以尊重,還是可以上香,祭祖拜拜。但是你心中對佛、法、僧、戒,這四者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上上個月我也才去新竹,跟一位神父對話,當作宗教之間的交流,他讚美他的主,我皈依我的佛,沒有衝突。你不覺得宗教間有很多的對話、交流是很美的事情嗎?第一個我們不會畫地自限,自讚毀他,第二個我們也可以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說不定可以把別人很好的優點嫁接過來。所以你的學佛乃至於受戒都要很理性很正信的來看待。你祭祖拜拜是傳遞你的孝心,所以我們沙巴地方有些道場,春秋二季舉辦超拔孝親報恩法會,當然都可以見聞隨喜。

受戒不是說因為你受戒後有很多的束縛,而是你心甘情願找到你規範身心的所在,可是規範並不是獨裁,並不是霸道,並不是完全的否定別人,透過受持戒律,你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23632280_619533581503997_7148832273299993567_o.jpg  

就好比我們談第一條戒-不殺生。不只是對人,不侵犯別人的生命不殺生,對六道眾生也是一樣的!談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家裡有些螞蟻、蟑螂、老鼠,尤其是蒼蠅、蚊子經常來光顧,怎麼辦?對於這些眾生的侵擾,我們不可以把罪過都推給它們,你怎麼不是想想,是不是提供給它們生存的溫床?你製造了它們喜歡的環境,好比邀請人家來作客現在又趕它們走,甚至剝奪它們的生命;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首先你要反省是不是提供了它們安樂的環境?另外你可以跟它們商量,給它們一個禮拜的時間,請它們搬個環境,每天修個般若心經或持誦大悲咒,限他們一個禮拜快搬家。就像你租個房子,房東總不能強制執行,要求說搬就搬,總要有段時間通融。所以假如這些生靈、動物干擾你的環境,你也可以跟它們商量,希望它們用一個禮拜的時間,找到適合生存的環境,這個禮拜我都會做功德來回向你,順利平安。

如果你這麼做了,幾天之後因為你已經事前有告知了,你要強制執行會覺得站得住腳,我們開始持戒,有一點點柔軟心,有一點點慈悲心,沒有因為因殺而殺,因瞋恨而殺。我總覺得因為你持戒,心地越來越柔軟,將心比心。體恤別人,你會發覺你越來越有人緣,做生意的也沒特別做甚麼廣告,都有人自動來幫忙。或許這正是「人到無求品自高」,受戒表面上你受到了規範,事實上是你的心性提昇,緣份的海闊天空。

23669043_619534801503875_4902819860412152723_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