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五二九)跨越「比較」的藩籬106.6.3

這幾年隨著因緣時節,我分別在台灣、馬來西亞講課,從文教背景出身的我,是做自己最得心應手的事情。或許談不上「傳道、授業、解惑」那麼崇大的境界,更遑論「好為人師」念頭。只是秉持弘揚佛法本在僧的信念,選擇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擇,如此而已!

有時信眾也會好奇問我:「學生有多少人聽課?」我回答:「有五人、二十幾人、四五十人不等;看因緣時節。」而有時他們也會露出狐疑的表情地說:「這麼少呀!您還願意幫他們幾位上課?」我也不禁莞爾一笑:「上課只是彼此的需要,不是因為多寡的因素決定一切,聽眾的人數不至於影響我上課的心情與內容,只要「有心」、「認真」學習。從另一個角度思維,佛法非商品、上課更不是賣場,那是「常學佛學」的歡喜心;也是「願解如來真實義」的受用……。」

2.jpg 1.jpg 3.jpg 4.jpg 5.jpg  

人生有時都是忘記自己為何而做?甚至是為何而生?倘若生命的歷程是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纏繞這一生不得自在;而世人卻在不知不覺當中多了一項「比較」苦。好也要比、壞更要比,過去如此,現在、未來;亦復如是!或許在某些領域,好還要更好是驅動人類生活品質的動力,科技、物質精益求精的樞紐,卻不適用在學佛改心換性、進德修業的層面。

隨著年歲的增長、佛法的體認,自己總有走出這個死胡同的一天。當我們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看到是意義與價值而非慾望和需求,漸漸會發現「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的思維,少了許多的分別;換來更多的自在……。從梁皇寶懺絺氏皇后墮落蟒蛇身的前因,正是忌妒嬪妃宮女跟皇帝的親近,凌虐詆、迫害無辜。計較寶誌公禪師讓夫君經常親近三寶,甚至設計想讓禪師破戒而有羞辱僧伽的機會;在在說明「斤斤計較」正是絺氏皇后種下墮落蟒蛇身;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寫照!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當然那「羨慕」的級別是否好一些?從內心世界來看是「渴望」獲得與別人同樣的福利或地位,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以妄想出發、滋長貪欲,用羨慕的眼神、口吻;企圖掩飾內心的需求。這便是《般若心經》告訴我們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湼槃……。」的真實義。不圓滿的世間皆來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亦如六祖慧能所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生生世世凡人都為: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應驗了佛陀開悟之言。

來到沙巴佛教會上課,習慣了人來人往、潮起潮落,而順其因緣為去年往生的前弘法主任張居士,「對年」佛事盡一點棉薄之力,從未想到得與失、好與壞,只是對他老人家奉獻佛教三十幾年;聊表寸心而已!緣份的聚散好比一節節的車廂,某個時空跟某些人見面,也必須跟那些人道別。好喜歡《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學習該提起的時候提起,該放下的時候放下,誠如北齊僧璨大師的〈信心銘〉裡,有一段很有名的偈頌:「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是十分的受用與美好……。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