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五三六)走過怡保 想念怡保 106.7.21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孔子對學生的一番開導。他說:“山,它高大巍峨。為甚麼山高大巍峨仁者就樂於見到它呢?這是因為山上草木繁茂,鳥獸成群,人們所需的一切東西山上都出產,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它自己卻不從人們那裏索取任何東西,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山上取其所需,山都慷慨給予。山還興風雷、做雲雨以貫通天地,使陰陽二氣調和,降下甘露以惠澤萬物,萬物因之得以生長,人民因之得以飽暖。這就是仁者之所以樂於見到山的原因。”而從吉隆坡驅車前往霹靂洲 ,在素有"山城"美譽的怡保,我印證了這樣的說法!

莽原佛種 再續前緣

2008年馬拉威第一批孩子初登馬來西亞的舞台,人生地不熟,沒有知名度、沒有群眾基礎,憑藉的只是「人在做、天在看」的因果定律。或許也可能是「德不孤必有鄰」的諺語,讓怡保的繼舜長老尼、舜苑大飯店殷老闆、諾善行的黃主席等當地鄉親父老的力挺,發揮華人「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胸懷。讓馬拉威的孩子得到庇蔭,ACC的教育受到支持,從「莽原佛種」出發,在「行願非洲」定調;從此「感恩之旅」除2010年八月舉辦ACC國際萬緣水陸大法會之外,怡保場成為孩子巡演不容錯過的朝聖之地!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ACC基於給對方米吃不如教他如何播種的理念,堅持用「興學濟貧」翻書才能翻身的立場出發,借慈善之名、行教育之實;在當時唯有怡保的鄉親父老「佛陀的孩子!我相信」,給了我們機會和平台。當其他地區需要兩年一次的調養生息,「紫竹林中觀自在」的氣度胸量,感謝紫竹林住持 繼舜長老尼,義無反顧歡迎ACC孩子他們每年都來作客。從此我們猶如吃下定心丸,形成孔雀東南飛的固定模式,必定飛到怡保來取暖,不僅僅是佛教徒眾多、諸山長老厚愛,還有濃厚的人情味;在在吸引ACC來挖寶親近。

如前所言:「因為山上草木繁茂,鳥獸成群,人們所需的一切東西山上都出產,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它自己卻不從人們那裏索取任何東西」相應了"山城"的地靈人傑、質樸無華,而非洲ACC的孩子何嘗不是「因為愛!我們在這裡」的吸引力法則,怡保成爲我們的靠山、生命的驛站;在慈航普渡的臂彎找到慰藉和溫暖呢?因此自從2013年和尚爸爸 慧禮法師,農曆年到馬來西亞拜年,怡保必定是齋天法會圓滿後隔天的首站,成人版的「感恩之旅」展開拜會的最大誠意!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求新求變 薪火相傳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說的是新生代的崛起,讓文化體制有了不同的風貌與創新。2015年紫竹林的空凡法師從台灣學成歸國,擔負起主導策畫、總協調的工作,不但有院童專業的錄音室,量身打造孩子們的「行」「願」專輯,從勵志曲風注入樂壇新氣象;也為ACC錄製MV溫馨的廣告訴求。怡保站的僧青年,可謂「新人新氣象」,讓整體感恩之旅朝向更專業的演出,而何靈慧導演、周博華老師成為提升院童舞台劇和發音技巧的推手,感動更多的助養人加入希望工程的行列!

從賴索托、史瓦濟蘭重新輪迴到馬拉威,紫竹林上從繼舜長老尼,下至信眾義工對於巡演的院童代表幾乎是愛無偏儻、一視同仁。當工作團隊還沒進入怡保前,早就找來義工菩薩、青年團講解說明,分層負責的集體戰進入「嚴陣以待」的地步,勢必要無縫接軌、使命必達!不只讓年輕人有學習承擔的機會、製造和院童互動的平台,同時對整體觀眾的口味、市場,亦不能脫離基層太遠;在在考驗法師們的智慧和應變能力。

校際交流、三時繫念、感恩餐會到今天「音樂分享會」,展現「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意空間,讓院童的才藝能夠隨著不同主題,令觀眾朋友、助養父母有耳目一新的驚艷。如今證明「人在做、天在看」,儘管大環境大不如前,募款效益受到嚴重考驗,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怡保!在山城的背後蘊藏著地靈人傑的能量,走過怡保懷念這裡人文的美好。希望每年孩子都有幸來這裡受諸山長老的厚愛、鄉親父老的疼惜;那是「因為愛!我們在這裡……。」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52.jpg  

6.jpg 12.jpg 18.jpg 50.jpg 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