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五四一) 山居歲月 幸福的一畝田 106.9.2

每次到鶯歌妙音寺就是來支援佛事,十九年前宗樺法師還是在家身分的時候,我就應慧禮法師的請託帶領男眾師兄來結緣一場《慈悲三昧水懺》。如今巍巍殿堂、設備完善,早已非當年克難簡陋的模樣,近年來在台灣時間不管個人或道場的佛事,現出家相的宗樺法師也在我投身ACC工作之後,再續法緣。只要不跟自己文教課程衝突,或者剛好出國弘法,通常都會恆順眾生接受她的邀約。

這次是妙音寺開山慶祝二十年慶,第三年農曆七月份孝親報恩啟建「梁皇寶懺」法會,依因托緣六天五夜為了養精蓄銳,全心投入與幾位師兄弟集體創作的主法角色扮演,索性安單妙音寺。對於坐擁山林,眺望藍天白雲,置身鳥語花香,向來就是「無可救藥」的想法與企盼。尤其利用法會一整天結束後,又見黃昏、夕陽西下,讓自己圓一個忙裡偷閒的夢想!也彷彿重拾童年美好的記憶,經營幸福的一畝田……。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不敢自比顏回過著「一簞食一瓢飲,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生活,但少欲知足、反璞歸真的性情;倒是欣賞另一位詩人陶淵明的瀟灑。例如作者其中的〈歸園田居〉這一首詩頗契我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從「草盛豆苗稀」一句,可以知道收成並不好,但是陶淵明並不在意,仍然天天快樂的去田裡耕種。「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一句,流露陶淵明知足常樂,不怕吃苦的恬淡性格。最後一句的「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是直接寫出了心中的願望──不求作大官賺大錢,只求能自由自在的擁抱大自然,享受田園生活。而出家三衣一缽、超然物外,農禪作息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更是清貧思想的寫照!在某個領域跟陶淵明「但使願無違」,一樣的豁達、自在;或許一份來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心性有關。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白天全心投入禮懺法會的修持,傍晚則在藥石過後,大家不約而通沿著產業道路追逐落日的身影,享受晚風徐徐吹來直沁心脾的清涼,在立秋卻依舊「熱情如火」的高溫,散步跑香無疑是理智的選擇。當然白天每支香別休息時間的泡茶、咖啡,更是一種附加價值,因為來到妙音寺最大特色除地理條件,那是宗樺法師的好廚藝,「酥酡妙味」的主價值。每天菜色更新,午、晚餐總讓人食指大動,滿心歡喜!素食界的傅培梅也不過如此,難怪當地居民都笑說,妙音寺的信徒很多都是素食度來的。甚至還開玩笑《三時繫念》當中的開示:「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原來罪魁禍首都是妙音寺廚房惹的禍。

其實在這裏不只是飽覽山林風光,和綠意盎然的各種植物打招呼,包括一份虔誠信仰、單純心性的善男子善女人,也是另一道心靈的風景線!那是彼此找到了「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的安然,在遠離憒鬧、暫避塵囂的山居歲月,發現了幸福的一畝田。因為我們開始在灌溉施肥,播撒菩提種子,不是常說:「今日一照面,多少香火緣?」如今在禮拜梁皇寶懺的因緣,不僅讓自己常隨佛學,更開啟了「因為信仰!我們在這裡」的視窗和法喜……。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6.jpg 12.jpg 18.jpg 24.jpg 3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