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五五三) 五戒的現代意義106.11.18

對於首次在沙巴佛教會傳授三皈五戒,主席與佛友們當以辦喜事的規格看待,就像是新娘子上花轎「頭一遭」,忙碌的人仰馬翻卻法喜無量!應該感謝來自台灣的永俊、滿維、覺樹、妙泰、如閱等諸位法師,分工合作、共同成就這難遭難遇的好因好緣!

隨著在沙巴佛教會授課《成佛之道》,益發覺得做中學、學中做的重要,既然佛法在於聞思修慧,自不能脫離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而得解脫的次第。身為佛弟子對於「戒住則法住」釋尊入涅槃前後的教誨,是責無旁貸自當頂戴奉行的!有鑑於東馬居士林,整體而言欠缺長期弘法的講師,紮根正信佛法的種子,給予灌溉施肥,故往往迷悟之間、正邪難分;故驅動自己「弘揚佛法本在僧」的願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當社會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際,固然重振中華倫理道統,奉行《弟子規》,找回倫理綱常的核心價值當然值得隨喜讚嘆。倘若配合「五戒十善」從自身做起,盡形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的繁榮,國民所得的提高,卻未帶給大眾知足與歡喜,那是因為物慾橫流,人們始終在「貪瞋癡」的漩渦打轉,使得五濁惡世的娑婆更顯得污濁不堪!人心貪婪,道德淪喪的結果,造成社會諸多現象,例如生態環保、雛妓色情、婚姻離異、言語暴力、毒品猖獗……等等問題,都是有待我們共同來關心與改善。

經典佐證 貫古通今

其實,只要民主進化的國家,這些問題是共同存在的,個人認為:在人心萎靡不振,物質生活與精神層次不能相提並論的今天,佛教基本的「五戒」將是挽救世界危機,端正社會風氣的不二法門!不管已信仰或未信仰佛教者,都應該以「五戒」為自我行為的準繩。釋尊時代,凡是僧俗二眾受戒皆要先歸依三寶,如《優婆塞戒經》就如此的表明:若有說,言先不歸依佛法僧寶,當知是人不得戒。

不殺生是對他人生命的不侵犯──仁的表現。

不偷盜是對他人財產的不侵犯──義的表現。

不邪婬是對他人身體的不侵犯──禮的表現。

不妄語是對他人名譽的不侵犯──信的表現。

不飲酒是對自己靈智的不侵犯──智的表現。

因不喝酒保持頭腦的清醒,所以也是不侵犯別人的一種善行。

其實類似的說法在《演道俗業經》也曾經出現:

何謂五戒:一曰慈心,恩仁不殺。(仁的表現)二曰清廉,節用不盜。(義的表現)三曰貞良,鮮潔不染。(禮的表現)四曰篤信,性和不欺。(信的表現)五曰要達,志明不亂。(智的表現)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從佛法整個流傳演進的角度來看,它的確融入了當地的民族思想與信仰習慣,「五戒」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而已,然而這也象徵佛法不離世間法,並非一成不變的,重要的是瞭解五戒所詮釋的精神意義,和自利利他的行為價值!因此,引經據典可以歸納受戒不僅僅是對自身達到防非止惡的功能,甚至是人間佛教、菩薩行誼對社會國家的安定及影響!例如

(一)、持「不殺戒」免犯殺人罪,慈憫愛物不忍食眾生肉,積極的護生、放生,因不殺生提倡素食,增長悲心,減少暴戾之氣,同時避免殺生所帶給居住水源、環境污染的威脅。而護生、放生,又可以挽救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讓我們的下一代還能在大自然的空間孕育成長,也因對「吃素救地球」發揮拋磚引玉的功能,贏得國際間的讚賞與友誼!

(二)、持「不盜戒」免犯偷盜罪。不只不對別人的財物動非份之想,就是他人專業研究的「智慧財產權」亦不動歪腦筋,還有公共設施、建築、林樹,也不濫砍濫盜。一來保障眾人生命的安全,支持綠化環境運動,讓大家都能在高水準的社會,享有舒適而安全的生活。二則不盜取他人財物,提昇個人及國家形象,更為未來子孫樹立敦厚誠實的典範!

(三)持「不邪婬戒」免犯強姦罪。由於夫妻雙方同時受戒,男眾可避免在外拈花惹草,女眾紅杏出牆,徹底杜絕小三、減少婚外情的機會,同時對社會娼妓、雛妓、販賣人口等社會諸多問題,亦有轉化、抑止的作用。「戒」不但維護個人家庭的幸福,也讓大家對目前居住的「乾淨」品質,擁有不被色情侵擾的權力!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四)持「不妄語戒」免犯詐欺、訴訟、誹謗罪。人與人之間種種的怨隙磨擦,大部份來自語言的衝突及溝通上的不良,因此「禍從口出」、「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是有它的道理,因此我們不但不打妄語,還要以實語、愛語、柔軟語待人,「給人信心,給人希望」,不以尖酸刻薄的話傷害、打擊他人,為促進祥和無諍的社會,更應該發心受持「不妄語戒」。

(五)持「不飲酒戒」維護自身的健康與智慧。在頭腦清醒的狀態下,才能徹底做到不侵犯別人,不傷害自己的言行。凡所有毒害身體,迷惑心智的東西都不得飲用,除煙、酒、檳榔以外,尚包括強力膠、速賜康、安非它命等違禁品。社會的繁榮進步,必須依靠全體大眾有充沛的活力及健康的體能,如果讓安非他命腐蝕我們的心靈,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豈不是猶如生活在人間地獄?

因此,不要以為「五戒」只是人天果乘所應該受持的戒條,其實大乘菩薩更應以「五戒」為根基,為成就佛道,廣修六度波羅蜜。《大智度論》提出菩薩持戒的心態:

菩薩持戒為佛道故,作大誓願必度眾生,不求今世後世之樂,不為名聞虛譽法故,亦不自為早求涅槃。但為眾生,沒在長流,恩愛所欺,愚惑所誤,我當度之,令到彼岸。一心持戒為生善處;生善處故,見善人;見善人故生智慧;生智慧故,得六波羅蜜;得六波羅蜜故,得佛道,如是持戒名為尸羅波羅蜜。

戒會叮嚀 無限感恩

所謂菩薩是「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始終本著「無緣慈,同體悲」的胸懷,來看待一切有情。因此奉持「五戒」將是迴向法界眾生,離苦得樂,速證菩提的最好法門!但願大家也能發心發願,效仿菩薩的悲心,弘揚戒律,從基本的「五戒」做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一場戒會雖是小規模的舉辦,誠如講戒當天,引用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曾說過的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向科學的一大步!」同理可證,傳戒是信仰成就的一小步,卻是跨出成佛之道的一大步。應當用難遭難遇的心情,感恩戴德的歡喜心;相應於開經偈當中「願解如來真實義」的信解行證!.

對法師群而言是一種挑戰,在信眾懵懂無知、毫無概念的帶著大家邊做邊學;邊學邊調整。而幹部則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惟恐「好心辦壞事」砸了沙巴佛教會的形象,甚至辜負受戒的引頸企盼……。所幸,佛慈廣大、感應無差;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所有與會大眾見證「歡喜信受」的過程、誓願「頂戴奉行」的決心;讓三皈五戒感動了不少人,領略法喜充滿的風光!希望這只是正確信仰聞思修慧的開始,帶動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的安定力量。同時也為《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章埋下伏筆,日後鋪陳傳授「菩薩戒」的佳音,讓佛教徒得以在修行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6.jpg 12.jpg 18.jpg 24.jpg 3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