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一六四)生命試卷                  99.5.22

     在鶯歌十年首次開設佛學課程,主要原因是這群學佛的「婆婆媽媽」穩定性夠,有參與感、愛學習的人格特質,評估結果是開班授課的因緣到了,該是帶領大眾「常學佛學」的時機成熟!

    不管苗栗九華山的朝山活動,三峽素食品嚐會的聯誼;甚至是遊覽車組團到休閒農場參訪,寶珠師姐的邀約,大家總是一呼百應。為了不讓這些熱心的居士們停留在法會、活動的層次,對法義教理能夠有「深入經藏、智慧如法」的信仰知見;於是順水推舟把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藉由每個禮拜四的共修會,四十分鐘講解佛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透過每週固定的佛學課程,長養善根、灌溉菩提;當然也是自己「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體證與學習。

24.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其實在鶯歌發展得早,但由於自身行事風格低調,既無招牌廣告也沒夾報文宣,憑著是對三寶信念與菩薩加持,在憂道不憂貧的思想體制下,從未想過有更大的發展。如今「佛度有緣人」,這群信眾歷經半年的共修,發覺穩定性頗高,為了不辜負她們學佛的熱忱,提升信仰的素質層次,從五月份開始《成佛之道》成為我們──「只願佛法做慈航」的橋樑、媒介。本著《金剛經》:「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護囑諸菩薩」的精神,不因考試而嚇跑她們,有了以下的精神勉勵:

    從小到大我們都面臨學校的月考、期中考、畢業考等各項膽顫心驚的不同考試,當然考試的目的在於測試自己的學習狀況,但並不保證分數等同努力、成績代表操守。就像會讀書不見得會做人,「公民與道德」考滿分的學生不盡然是位品格零缺點的人!信仰的教育來自「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可見自覺,開發自我佛性,人格的塑造與提升,從被動到積極、從悲觀到開朗;從慳吝到喜捨、從自利到利他,都是透過「自覺」而開採出來的價值。佛陀的覺行圓滿,提供我們見賢思齊的機會,解行並重、知行合一的榜樣!

    所以讀書不是為父母而讀,功課不是為師長而念,同理可證修行更不是為佛、菩薩而修。因此在上課期間沒有課堂的考試,真正的「考試」是回到工作職場、婚姻家庭;面對生活所有一切順境、逆境的考驗,是否落入「說時似悟,對境生迷」的窠臼?所謂:在在處處是佛法,人生無處不學習。文字般若是為輔助、印證實相般若,因此能否把佛法活學活用,那才是「願解如來真實義」的具體實踐!

    人生試卷在於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過程比結果重要,興趣比努力持久。不要怕考試,無常的世間隨時都在歷練我們心性和智慧,讓我們可以修正錯誤、重新開始。在「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當中,累積寶貴的經驗,活在當下、用心體會;因為「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各人」願共勉之!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7.jpg 18.jpg 21.jpg 22.jpg 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