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二一一)法務與我                   100.4.9

     從靦腆害羞的個性,見人會臉紅的年代,經過佛門的千錘百鍊,出家生涯的成長;是另一種「無常、無我」的見證!人生該如何去定論它的轉變?一直以來我被歸列為發心「讀書」的學僧,對法務儀軌、梵唄唱誦較少接觸,造就自己習慣成自然的說詞!

    記得十八年前首次主持「佛化婚禮」,雖然事先做足功課、克服內心緊張(其實當時還是挺緊張),但看到新郎新娘的年齡與自己二十幾歲落差太大,結束之後向當家師父表態從此再也不主持「佛化婚禮」。當時自卑不是年齡而是閉塞、缺乏自信心的膽識,當家師父開導我說:「出家後應該學習承擔,常住開牌所代表的是三寶祝福、僧伽形象,跳脫年齡的分別與執著;才能從事自覺、覺他的菩薩道。」從此以後開啟自己坦然面對、隨緣自在的思想。

18.jpg 4.jpg 3.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回顧尚未出家前參加道場法師邀約「觀音佛七」的法會,在沒有一點宗教修持基礎的前提下,竟然「膽大妄為」的參加「觀音佛七」,晚上十點就寢、清晨四點半起床的作息,差點讓向來懶散的我,打算三更半夜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尤其是大悲咒的持誦對初次參加法會而言真是一個頭兩個大,若非同寮房的居士大德諄諄善誘、曉以大義,恐怕出家修行的道路或許更漫長些!

雖然障深慧淺、習性頗重,自從參與共修會以後由於男眾居士向來較少,我總是站前一排隨著維那師父的帶領,初生之犢不畏虎。不管唱得好不好聽,就是一付慷慨激昂、從容赴義的「蠻牛」精神;引吭高歌。這種不得要領,雄壯威武的軍式唱法,套用現代「馬力夯」的說詞──不讓你睡!

    直到進入佛學院就讀,慢慢摸索梵唄的唱誦訣竅,才有在佛門「轉大人」的些許心得。後來參加三次大悲懺法會的因緣,從此披剃出家專心致力於修行的摸索,佛門禮懺培德修福,同時也從居士的此岸到達僧團的彼岸。因緣卻沒有因此與法務接軌,而是為了一位學長要讀研究部,男眾顯得勢單力薄,所以當時專二我們四位同學「伴讀」,轉而從事學術方面的研究與學習。

     常言:「會的香雲蓋,到處吃素菜;和尚不作怪,信徒不來拜。」出家二十幾年來,從未想沾法會一杯羹,繼而向它靠攏,甚至有葬儀社的老闆興起與我長期「合作」的意願,也被我「不識好歹」的婉拒。對於彼此的認知、互動停留在「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階段;這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堅持,不是在證明自己的清高或對法務的不屑。如果豐厚的供養足以埋沒一個人的道心,那與世俗人對錢財的營營汲取有何不同?難怪祖師大德有「寧坐蒲團凍餓死,不做人間應付僧」的自我要求。

    雖然在法務方面自認學藝不精,但臨終關懷、助念佛事很少推諉,有時一通電話那怕是三峽到台中,我都會搭統聯運輸工具前往結緣。不敢誇口「尋聲救苦」,但深深體會「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重要!醫生的職責需要「視病猶親」的道德悲心,白衣天使更要有南丁格爾的服務奉獻;出家了生脫死既是修行,更是責任。面對這悲痛欲絕的家屬,往往我也會將心比心,倘若亡者是我的親人能否如中峰國師:一舉洪名超二死?出家德行與法務佛事是相輔相成!

16.jpg 17.jpg 19.jpg 21.jpg 22.jpg  

13.jpg 2.jpg 20.jpg 23.jpg 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