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二七七)莞爾冷盤端上桌                  101.7.21

    持續的高溫,台灣各地可謂「哀嚎遍野」,不但屢創夏日酷暑記錄;更讓人整個精神狀況幾乎用「奄奄一息」、「了無生機」來形容。因此,舉凡冰品、涼麵、游泳池、海水浴場……可以避暑解熱、清涼一下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商機,都成了社會大眾的寵兒與最愛!

    這些都是物質層面或許可以滿足於一時,但絕非是徹底解決之道,而且養成依賴、習慣,如果不能事事如意,恐怕還是會引爆某些族群的敏感神經。或是緒失控、脾氣暴躁;容易與人發生衝突。或者年輕人尋求刺激、飆車解悶,而成為交通事故、人車安全的隱憂。

18.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6.jpg 1.jpg 4.jpg 2.jpg 5.jpg  

    當然修身養性、氣定神閒是要靠平時自我的觀照,但境界還沒有登峰造極之前,能在生活多一點樂趣,凡事豁達開朗,培養幽默感、笑談看人生;也不失「轉念的智慧」!不但處事圓融,少了緊繃、對立等煙硝味,更能以彌勒菩薩的修為「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而見賢思齊;生活就變得可愛而自在些。

    最近與不同信徒的互動中發生不少的插曲,在炎炎的夏季雖然發揮不了多少作用,但它也宛如涼麵、冷盤,讓自己有一清涼爽口的心情。基於「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的理念,希望「莞爾冷盤端上桌、健康養生好收穫」。故也就野人獻曝,貢獻「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愉悅和開心甜點!

    鶯歌精舍的每次共修前,一些老菩薩習慣買一些水果,或者自己做的一點拿手菜,在課後與大家一同喝茶分享。某日A師姐在佛桌供了梅子,臉上堆滿笑意說:「這是我子女作的,待會請師父嚐看看。」我也不禁滿心歡喜,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女,媽媽的家事教育帶得這麼好,子女們都可以傳承自己廚藝的衣缽;好賢慧、好有智慧的媽媽!於是我好奇的請教:

    「孩子真乖巧,還會做這麼好吃的梅,想必親子關係互動得很好!」此時A師姐突然冒出「師父您搞錯了,這個梅子我前年("子女",原來是指前年的台語)做的,不是我孩子做的。」原來的半國語半台語,竟然鬧了這麼天大的笑話,連與會的信徒都差從椅子跌坐下來,久久無法釋懷!

    台灣「國語」是本土化引以為豪的精神象徵,年過半百的老菩薩也經常「不輪轉」的表達僅有的詞彙,然後會自我解嘲的說:「師父,我的"狗語"說得不標準,但是佛陀不會怪我;因為祂有開示:依義不依語!」你看看,聰明的信徒還會把佛陀請出來為自己「背書」。可以想像,吃素念做「吃樹」、「粗樹」也就不足為奇。記得有一次,信徒興高采烈的告訴我:「前陣子我同修"出事"了,才感受到健康的重要!」這是「吃素」讓人噴飯的另一章。

    又一回宣導後座繫安全帶的觀念,剛好中文老師也隨車隨行,話匣子一打開老師三句不離本行「曉以大義」、政策宣導。後座的老菩薩突然附和起來,很吃力的表達:「老師講得很對,該繫該繫」!一時車內氣氛極速下降,老師頭上飛過三隻烏鴉……。而我們幾位想起「不准笑,沒禮貌」的畫面。

3.jpg 7.jpg 8.jpg 9.jpg 17.jpg  

10.jpg 12.jpg 19.jpg 20.jpg 2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