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三三二)大仙寺  我來了!               102.8.10

    「一府、二鹿、三艋舺」在台灣近代史中,因為政治、經濟中心等諸多因素,不可諱言的台南、鹿港而至艋舺(萬華),成為台灣最早的三大貿易都市;從此璀璨的黃金歲月豐富了本土的歷史文化。無庸置疑的台南府城,正如火車頭般運載著許多人的成長記憶!我不是台南人,但是名聞遐邇的安平古堡、赤嵌樓、孔廟、天后宮……一首「安平追想曲」都會讓人懷思古幽情,陷入對早期台灣另一種的回憶與思念!

    記得當初尚未出家之前遊歷了不少寺廟,其中也跟當年的高中同學去台南有名的大仙寺參訪,到碧雲寺占卜前程;對於當時學佛不深,徘徊在出家與在家的抉擇,還因為碧雲寺菩薩的指引迷津,給了我「上上籤」的肯定,才有今日「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的歡喜自在。儘管「記得當時年紀小」對寺院的印象早已模糊,驀然回首自已的出家都得請菩薩「背書」而感到可笑;卻對文化古都與佛教信仰留下深情的記憶!但願有一天忙裡偷閒,透過尋根之旅,帶著謙卑「還願」的心情,替修行路重溫舊夢、再添香火……。

21.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尤其當年首次到大仙寺感到新奇,稚嫩無知、懵懂好奇的居士身分,一度還以為這是「黃大仙」的分院,後來才明白原來:福建高僧參徹禪師因受參軍陳永華延請來臺,駐錫赤山龍湖巖,後參徹禪師喜歡此地山川明麗,遂結茅居此,時在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年),至五十八年自龍湖巖分觀音佛像奉祀,誦經說法。鄉人敬信,於是集資建廟,並增塑三世佛及羅漢像,乾隆十二年建佛殿,嘉慶同治年間,歷經重修,遂成為雄偉壯麗之寺貌。民國十年大雄寶殿建竣,巍峨精緻,具有大陸神州氣象之風格,不同於一般寺廟建築造型,整體配置,承襲中國佛寺建築的傳統意象。

    又有一說:大仙寺位於台南縣白河鎮仙草里的枕頭山西麓,在關仔嶺群山的尾閭,當地人稱之為舊岩,傳說此地為「仙人拋網」的靈地。矗立於枕頭山麓的大仙寺,遠觀幽林疊幛,環境脫俗,山姿秀麗,暮鼓晨鐘將俗塵滌盡,煩惱盡拋。目前保存的彩繪為府城名師潘麗水大德所作,繪工細緻。殿內柱皆為朱紅底繪蟠龍,是佛寺建築的傳統作法;法承臨濟宗。因此,這一趟信仰的尋根,不是因為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經內政部核列為「三級古蹟」一探究竟;而是在物換星移、無常嬗遞當中,敬佩歷代祖師承先啟後的擔當!

    同時身為臨濟宗的傳人,一股來自「人不親,法脈親」的使命感,驅動自己如何見賢思齊,莫忘如來家業、續佛慧命的重責大任。

    那天中午踏上石階、穿越迴廊,幾位質樸的比丘尼親切的問候招呼,讓我到齋堂用午餐,因為們為配合遊客信眾的時間,出家眾早上十點四十五分就排班過堂吃飯;好有叢林隨眾的味道!由於趕時間我拿著相機,徵得法師的同意之後,便四處探索、捕捉百年老寺的歷史足跡。突然一位中年比丘僧走到我的面前,應該是該寺的知客師,從嘉慶君遊台灣到圓柱詩偈的介紹;活像一本百科全書,更像是一對一的教學。好感謝他樂說無礙的講解,得以增廣見聞、添新知。在法師的身上彷彿找到睽別已久的親切與感動,來自於南部傳統寺院「誓度一切眾生」的悲心,為此炎熱夏季;挹注一股清涼的自在歡喜……。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5.jpg  

16.jpg 18.jpg 19.jpg 22.jpg 2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