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jpg  

認錯  進步的原動力

東南亞感恩之旅 與馬拉威ACC院童的一席話(十九)2017.7.22

地點:馬來西亞大慈寺

大家慢慢吃早餐,師父再跟大家講個故事。住在左鄰右舍的張三和李四,是一個彼此很好的鄰居,張三覺得很奇怪,我們家的人口和李四家都一樣,為什麼他們家都那麼祥和歡喜、相親相愛,我們家卻常常吵吵鬧鬧、拌嘴頂撞。

有一天張三帶了一份禮物去李四家拜訪,請問他們是如何經營家庭的和樂,李四就說「喔!你們家都是好人,我們家都是壞人。」甚麼叫做壞人?他講的壞人不是為非作歹,犯罪的壞人,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是壞人。比如說有人跌倒,姐姐就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沒把地面抹乾淨,害你滑倒。」有人拿剪刀不小心扎到自己的手,哥哥就站起來說「對不起!對不起!剛剛我沒有把東西放固定,害你跌倒,扎到你的手。」過一會兒,媽媽過來收拾善後,忽然天空降下一陣雨,原來是在外面澆水的妹妹,透過竹籬笆灑得太快了,當媽媽大聲尖叫的時候,妹妹開口說「對不起!對不起!因為我玩水太開心了,不小心把水潑在您身上。」

所以李四說:我們全家都是壞人,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

好人和壞人在這個故事中,它所要呈現的是一個對錯的價值觀,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好人,都以自己的標準立場來看待,都是自己對,對方是錯的,都是自己好。

昨天珮嘉媽媽教你們唱「新鴛鴦蝴蝶夢」,師父將歌詞改成「紅塵佛緣」,凡事都是自己好,不管別人的死活,利益薰心中樂透。這是剛剛所講的,自認為自己對的,自己是好人,所以到處指責,甚至得理不饒人。

好人與壞人的故事在說明甚麼?真正的好人其實不是只有自己好,不管別人的死活。真正的好人就像佛經講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昨天男生也發生一段插曲,源頭是師父找了一整天的玻璃壺搞丟了,珮嘉媽媽好心請小朋友找找看有沒有看到師父的玻璃壺?台灣的流行語是「人肉搜索」,但搜索的不是人物,是壺,看能不能找得到。但不曉得話怎麼傳,傳到另一位孩子就誤解;以為大家認為是他拿的!我也跟男生講,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好比你們在學校,難免會寫錯字,寫錯字要用橡皮擦,修正你的錯誤。「對不起」就像橡皮擦一樣,人沒有不犯錯的,為什麼佛教裡面有「水懺」、「梁皇寶懺」這樣的法門?就是讓我們有改革、改正、懺悔的機會。所以師父也要鄭重跟你們道歉,是我個人的事情,讓你們在傳話過程造成誤解。

認錯不代表人格低微,相對的他有很大的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疏忽、過失。師父講的故事當中,好人、壞人是反義詞,我們認為自己是好人的時候,常常就是指責別人,說別人錯、自己對。就算你的理由很充足,你也失去了做人處事的寬厚,在得理不饒人當中,你會失去很多朋友。

3.jpg  

ACC是一個大家庭,而且你們想馬拉威在部落還有成千上萬無父無母的孤兒,你們這一群是幸福的孩子,可以從部落進入ACC,因為和尚爸爸的悲願、助養父母親的支持,還有職義工的陪伴,乃至圓通學校校長、老師的教導,我們才能從傳統邁進文明,我們從貧窮追求知識,我們跟外面的孩子不同的地方是甚麼?是能夠學習傾聽和接受,傾聽別人對我們的教導,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建言,代表你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你要做為自己情緒的奴隸還是要做為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們在這個大家庭裡面沒有隔宿之仇,甚麼叫做「隔宿之仇」?宿,是一天、一個晚上。明天開始一切歸零。不要去計較、記恨。你們都知道杯子要把水倒掉,才能再裝進新東西,人生也是一樣,你對哪一個人不滿,對哪個地方看不慣,就是你把杯子裝得滿滿的,再好的朋友、再好的善言,對方給我們再好的建議我們都只能溢出來,沒有辦法容納。

因此藉著你們吃早餐,講了這一個好人和壞人的故事,好人不一定永遠都是好,壞人也不是天生註定壞,我們要能夠去觀其言、查其行。好比有些人對我們馬拉威貼上負面標籤,難道我們馬拉威永遠這樣嗎?有可能是一粒老鼠屎,壞了整鍋粥,試問我們還要做那個老鼠屎嗎?去拖累、影響整個團隊嗎?

4.jpg  

假如我們被誤會、受委屈,人會誤解我們,但是老天、因果不會誤會我們,犯不著為別人對我們的指責、對我們沒有意義的攻擊耿耿於懷,路還是要走、生活還是要面對。

在<<四十二章經>>裡面,有些學生來請教佛陀,他們問佛陀「如果在你的修養當中,別人打你罵你,你怎麼看?你怎麼辦?」佛陀說一個人對天吐痰,吐口水,最後落在誰的身上?自己。老天爺接得到你的口水嗎?接不到。一個人對著影子猛踩,影子會受傷嗎?不會。只要你心中沒有罣礙、沒有執著,當然不是說態度傲慢,你要知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要因為別人一時的誤解而耿耿於懷。

然而在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溝通、表達,讓別人能夠清楚我們要傳達的意思,所以每次師父跟你們講話,師父都會問「能理解嗎?能聽懂嗎?」你們回覆「懂」,那代表師父將我的看法、見解交棒給你們,因為你們說懂,有人說上飛機前要確認一下機票、機位,師父的意思是我講了一段話也要問我們小朋友「你聽懂師父要表達的內容嗎?」

以後你們也可以彼此嘗試,把自己的話複誦,試著問:「我這樣講的話清楚嗎?要不要重講一遍?」或者請你複誦我剛才說講的話,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這樣可以理解嗎?(孩子回答:可以)好,可以理解,我們結齋。

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