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六八五)陪伴 在禮懺的路上…… 109.5.30

接獲宗樺法師的邀請,今年度首次為個人齋主禮拜《慈悲三昧水懺》。其實類似這樣的主法機會也數不清多少次,自認不是專業級的大和尚,但每每想到給眾生歡喜就是給諸佛菩薩歡喜,這是在眾生身上看到弘法利生的責任!不管是薦拔或消災,不過是仰仗三寶威德、齋主虔誠,應機應緣搭起了祈願祝禱、功德迴向的橋樑……

二十幾年前在鶯歌觀音殿,也就是後來妙音寺的前身,接受當時未出家的妙音師姐,亦即後來的宗樺法師委託;替金門前線歷年的為國罹難將士、無祀孤魂等眾禮拜《慈悲三昧水懺》。繼而開啟了妙音寺水懺道場的先河,沒想到當初的無心插柳,經過若干年迎新送舊、潮來潮往,體會世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真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網路最近盛行集氣祝福,或者為亡者念佛迴向,或許因疫情關係、地緣距離、時間效率等因素,所以簡化了許多程序與實際的參與感。然而,倘若以上的因素都可以克服,陪伴不僅僅只是陪伴,往往是同理心在對的一方做對的事情。因為現場的氛圍往往不是線上直播所能體會, 所有感受正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自能明白都是為自己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儲備資糧位。

因此,這個道理就像佈施要親力親為,不能假手他人或沽名釣譽,甚至應當有三輪體空的智慧。這才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長養悲智卻又能不受功德相的束縛,甚至感恩對方成就自己佈施波羅蜜的因緣……

對於三峽、鶯歌十來位信眾的情義相挺,除了代表家屬感謝大家撥冗參與,同時更應該建立佛法正確觀念。禮懺是對過去行為的反省,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當我們在惑、業、苦的循環當中,猶如驢推磨般行使自己的行為模式,好不容易三寶住世,正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不能把握當下"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一旦再度輪迴生死、六道沉淪,便是因應了「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的遺憾和愧疚。

宗樺法師二十幾年來,用她的素菜與慈悲接引許許多多的社會大眾學佛,親切是人格特質,廚藝是註冊商標,當初與她開山的信眾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唯一不變的是信仰陪伴她走過悠悠歲月、菩提道路,禮懺則是她引渡眾生的方便法門!而沒想到我竟是開山之初「無心插柳」的源頭,一晃眼二十二個年頭……

今日有幸對於《慈悲三昧水懺》溫故知新,尤其面對COVID-19冠狀病毒依然在全球威脅人類的安全,數十萬人不幸染病罹難,希望透過信仰的陪伴讓喪親之痛的家屬,可以獲得佛力超拔的慰藉。對一切的困境、瓶頸,都能用懺悔前愆的勇氣來面對,用平靜自在的覺察看待世間的無常生滅。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悲觀的人看是危機和不幸,而樂觀的人卻是感恩與慶幸。至於佛法則站在中觀空性的角度,誠如《金剛經》註解:「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一種"願將佛手雙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的心情而已。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1.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