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七○○)佛門悟我三十年 109.9.12
「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各人」,說的是"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修行各人了"的真實義,然而師父引進門的「入場券」又豈能數典忘祖?閩南人常說:「吃水果拜樹頭、吃米飯拜鋤頭」,皆是提醒人應當念茲在茲、不容淡忘。甚至還有"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思想,因此驀然回首出家三十年,剃度恩師、常住栽培、大眾成就、信眾護持;自然成為「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的活水源頭!
浩瀚星河、環球宇宙,從有限的生命來看根本渺小的微不足道,而從時間座標審視,無量劫、不可說、難思議等等的形容,輪迴更像《金剛經》所言:「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無常生滅,因此三十年或許在世間工作已達退休門檻,但對天人來說不過幾天的光景!然而,佛法不離世間法,走在出家修行路,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深記"地獄門前僧道多"、"今世不了道,來世披毛戴角還"的觀念影響,雖說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仍舊憶念著「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的佛法思維。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曾是懵懂無知走向意氣風發,從在家生活轉換出家身分,走著走著竟不知不覺已到人生半百、坐五望六的階段。沒有豐功偉業但心安理得,坐擁小小精舍卻甘之如飴,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更懂因緣法的重要性。十年在佛光山學習,十年韜光養晦、自我沉潛,而另一個十年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奉獻棉薄之力。做中學、學中做,生命的閱歷來自投入才能深入,而智慧的累進卻是靠發心終能"無所住心"……。
古德法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我一直認為:在在處處是佛法,人生無處不學習。能動能靜、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苦能樂,向來是家師的修行主張。愚魯者如我,不管智慧、才能、悲心都望塵莫及,只能把「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奉為檢視自己起心動念的準繩。既不辜負當初父母難捨能捨、送子出家的大愛,報答三寶恩澤於萬一,同時對於"袈裟之下失卻人身"當作修行的警世洪鐘。
「三十而立」曾是孔子對心性的界定、生涯的規畫,如今自己從"一席袈裟飄飄"的孺慕,早化作對佛法堅定的信仰。一步一腳印學習荷擔如來家業、光大菩提聖教,誠如懺儀裡面經常出現的字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每當面對群眾,不管是法會或者講座,無不希望仰仗三寶的加被,弘法正法、示教利喜;傳遞──願解如來真實義的究竟和美好。
常言「一子出家、九族升天」,這一生不企盼遠親近鄰同沾恩,惟願隨著馬齒徒長、忝為沙門,繼續深耕道心正念,累進福德因緣,朝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目標邁進!如果三十年來有一絲絲的成長與領悟,效仿普賢菩薩十大願的精神,回向2019冠狀病毒的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全球人類懂得同體共生、謙卑感恩,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
更願宇宙永和平、法界一家親,讓三寶住世、正法長存,使得人間佛教、唯心淨土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學佛領航,不管出家、在家都能在信仰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心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