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二一○)清明祭祖偶感                    100.4.2

     連續兩年支援金山彌陀寺清明祭祖的超薦法會,無獨有偶都是寒風刺骨、細雨霏霏的季節,不禁自我調侃:命中帶水,希望它也像今年的經濟可以「遇水則發」。以往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所敘述正是掃墓的場景。透過雨紛紛代表喪親之痛,欲斷魂彰顯家屬的心境,梅雨季節呼應老天也哭泣同表哀鳴!借事喻心,唯有真正歷經「愛別離苦」才能體會箇中滋味。

    所以佛法不僅是療癒身心的苦痛,藉由法會超拔給予亡者聽經聞法、離苦得樂的資糧;對家屬而言用祝福的心念,讓自己學會「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智慧引導。這一場冥陽兩利,以音聲作佛事顯得格外有意義,雖然用時間換算鶯歌到金山輾轉換車,最起碼要四個鐘頭左右的時間,等同鶯歌直達車到台南的公里數。然而秉持「給眾生歡喜就是給諸佛菩薩歡喜」的信念,我還是答應永登法師今年的清明法會。

3.jpg 1.jpg 2.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2.jpg    

    談到清明節童年的記憶,那是寒假過後暑徦之前的另一波暖身運動,對貪玩的年代,一星期的春假從青年節放到四月五號,總念念不忘媽媽祭祖拜拜過後,特地包春捲給小朋友吃的場景。一個小小的春捲(又名潤餅)是媽媽前一天備料,當天廚房忙裡忙外的成果展,只覺得「一捲在手、回味無窮!」我常認為麥當勞的漢堡、薯條,都沒有它具有吸引力,因為傳統慎終追遠的情愫,點燃飲水思源的感恩,春捲傳遞祖靈的庇佑與媽媽的愛心。

    食材散發濃濃的花生味,甜甜的糖粉滲透在五彩繽紛餡料,包得紮紮實實;在發育而嘴饞的年代,一口氣吃兩三捲是稀鬆平常的事。同時看著母親滿臉的笑意,是孩子的捧場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而母親的手藝更是在若干年後,每逢清明節的片片回憶……。去年宗樺法師邀約到她的道場吃春捲、茶敘,幾個師兄吃得讚不絕口,我雖然味蕾遲鈍,不是美食主義;但也在春捲的身影捕捉屬於童年傳統的味道。

    從網路了解,清明節吃春捲的習俗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傳說當時的賢者介子推為了照顧母親,因而拒絕晉文公的封祿,於是帶著母親到山洞躲藏。晉文公發現之後,並聽從旁人建議放火燒山,他深信介子推一定會背著母親逃出山洞。沒想到介子推並沒逃出山洞,寧死不屈。晉文公悔不當初,並下令全國在這一天〈清明節〉禁止生火,訂定為寒食節以紀念介子推。所以,古時候的人在清明節這一天,通常會把涼掉的蔬菜包在麵皮裡,這就是清明節吃春捲的由來。台灣北部人似乎沒有這樣的習俗,因此與信眾相約決定今年自己也來應景應景,況且春捲也是以青菜類為主軸,只要糖與花生粉少吃點還是很養生。

    今年三峽與鶯歌兩地分別安排「父母恩重難報經」,作為回向歷代祖先暨個人累劫冤親債主的獻禮,讓清明孝親報恩法會更具實質的教化意義!尤其面對日本海嘯大地震的罹難同胞,除了誦經祝禱、立牌薦拔之外,更希望珍惜我們與家人的互動品質,活在當下。不要淪落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清明祭祖是中國的傳統孝親文化,但是拜拜的方式應該隨著教育的普及落實環保觀念,養成不殺生的美德;因為清明祭祖孕育台灣清明的智慧。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1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