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火焰化紅蓮的智慧   2016/11/15

講座地點 馬來西亞 大慈寺

1380605536-4082420113.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首先要很感謝滿緣法師,帶領「大慈大悲憫眾生」的大慈寺,以這樣對信眾終年累月,勞於一心的活動,雖然「常做佛事、永不休息」,但是在她內心有些小小的遺憾和虧欠。

大慈寺自從有這一個道場會館以來,很少有真正弘法利生的講座,都是在忙ACC感恩之旅,或是我們一些法會,如果沒有深入經藏,何來智慧如海之說?因此她雖然在德國,還是很關切大家有沒有提升信仰的水準,有沒有在聞所成慧裡面慢慢能夠:福聚海無量。

剛好這次我到新加坡ACC水懺前還有幾天時間,就利用這個空檔,選一個題目-「火焰化紅蓮的智慧」。

hqdefault.jpg  

生命的生滅與緣起

每一次我們在法會當中,<<楊枝淨水讚>>最後都會唱誦到「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滅罪消愆大家比較容易懂,什麼叫做火焰化紅蓮?火燄如果以法華經比喻,他就是一個熱惱的意思,像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一般,燃燒、焚毀我們的善根,停滯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居住的空間,就像火燒一樣;生死死生、不得自在。但是有智慧的人在火還沒有燒之前,趕快把值錢的東西搬出去,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佛門常言-「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在這無常大火還沒燒到之前,趕快把聞法的智慧、修行的慣性能夠好好保存,就算我們這輩子沒有開悟,最起碼也能有善的增益,乃至於人天三福行,佈施、持戒、禪定,而不會墮入三塗苦。因此這個火燄,也像我們內心的火柴,有貪、嗔、痴、慢、疑,雖然這不是好的東西,但我們也常聽說轉煩惱為菩提,換言之我們在紅塵社會裡面,「業不重,不生娑婆」大家在娑婆世界裡面一定都帶著我們的業。

15027548_1286722504711424_6928931592142439536_n.jpg  

一般人會認為「業」都是不好的,其實業算是一個中性詞,中性詞的意思是由我們的意志力所推動的影響性,所以有十善業、十惡業,招感引發我們投胎轉世的一股力量。那麼紅蓮是什麼?當然是蓮花了,從這個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的裡面,我們要如何讓它從我們的裡面成為登陸彼岸的工具?藉假而修真?

 tumblr_n69qq5kX3i1s0zi9eo1_1280.jpg  

剛才跟大家報告:大慈寺從2009年有了這個道場,我們以三年的梁皇寶懺慢慢在償還貸款,雖然還沒有完全付清,但是最起碼因為連續三年的梁皇寶懺讓常住、滿緣法師可以稍微喘一口氣,有時我們也開開玩笑講,她也是一位媽祖婆,常到外面普照,救苦救難,代表她對大慈的信徒很放心,大家都能夠分工合作,讓她在德國、在感恩之旅無後顧之憂。但這是從工作的屬性、大家的發心來理解,讓她很放心,不過在家的生活畢竟不像出家一樣,可以全心投注在僧團,每天自己的修持作息有師長引導。在家眾只能透過每個禮拜的共修、擔任義工來培德修福,欠缺一個有系統、次第的佛法或是八關齋戒讓我們可以以戒為師,因此這個「火焰化紅蓮的智慧」希望可以來彌補這個小小的缺憾。

佛教徒有個說法:「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學佛十年,佛已不見。」不是佛遺棄我們,而是我們學佛的方面常常都是在人我是非裡面跌倒了,或者常常加諸道場莫須有的罪名。什麼是莫須有的罪名?就是看這個法師會不會教,但這個地方沒有道氣、沒有佛法,但是有沒有道氣、佛法都是人跟人之間的糾葛,人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如果不來,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就罷了,可是人們常會以自己的理由,道場沒有佛法、沒有善知識等散播不實的謠言,可見我們一直處在一個我見、我慢當中而不自覺,因此在三界裡面,我們經常處在一個火焰的熱浪當中。

馬來西亞氣候熱情如火,因為天氣工作的壓力擦槍走火,言語上的表達不恰當或者不擅於理解,沒有學佛,或者學了之後扭曲了佛法的原意。每次誦完經都說「願解如來真實意」,都是唱給佛陀聽的,回到家庭或工作職場,常常就忘得一乾二淨,可見在紅塵社會裡面,擁有了智慧,你才能夠──火焰化紅蓮。

 maxresdefault.jpg    

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

 還沒進入主題前,我先分享一個故事,各位聽聽看從故事裡面你得到什麼樣的啟發:

在美國有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叫做茱莉,她在學校裡被歹徒強暴了,她不敢報警、不敢跟父母親講,直到她覺得自己生理起了很大的變化,只好鼓起勇氣跟父母親說,父母親說;你怎麼到現在才講?於是將她帶到醫院,經過檢查,證實她已經懷了五個多月的身孕,這個女孩很害怕,才十二歲,國小都還沒畢業,到底要生還是要流產?茱莉很勇敢,她感覺到肚子裡小Baby的心跳,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但又怕學校同學議論,所以以生病為由,休學一年,在家裡待產。

懷胎十月,生了個女娃,生了之後她還有五個月假期照顧小女兒,她從以前因為沒有生產的經驗、害怕、恐懼,連強暴她的人是誰都不知道,對未來有很多擔心,我可以抱著孩子去上學嗎?茱莉的媽媽告訴她:「你還是去學校,這個孩子就由我來帶,為了讓你在學校不會被議論紛紛,被恥笑,以後這個女兒你就叫她妹妹。」

茱莉回到學校重拾課業,每天放學回到家裡,她就和這個「妹妹」玩,就這樣過了十二年,這個被取名為「茱麗葉」的小Baby也十二歲了,但是茱莉覺得我身為母親,實在不忍欺騙女兒,於是找了一天,向女兒解釋,把她當時的遭遇講給女兒聽,告訴她:

媽媽實在不太有勇氣陳述這件事情,但是從你跟我的臍帶關係、聽到你的心跳聲,你來到這個家庭,看到你可愛的笑容,我忘了強暴我的人,我用愛來修補我的傷痕、創痛,希望你不要責怪媽媽一直隱瞞到現在,如果你願意叫我媽媽,你就叫,如果你不習慣,還是可以叫我姐姐。

因為兩人只有相差十二歲,以姐妹相稱,茱麗葉從來沒有感受到媽媽的威嚴,她聽了之後,很高興的說:「我們終於可以生活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因為你是我偉大的媽媽,沒有把我當成棄嬰。」

 A      

這件事情就暫時告一段落。等到茱麗葉滿二十四歲,她的母親茱莉也從兒童、少婦、成為正式的律師,她沒有結婚,和她的女兒一起成長。茱莉回到以前自己生活的快樂時光,和茱麗葉像姐妹般一起到圖書館看書、逛街,由於她們兩人同時都用愛在包紮傷口,大家也認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如果你是當時的茱莉,你會有什麼樣的安排?你有可能選擇墮胎嗎?十二歲都還沒成人,怎麼可能選擇挺著肚子到學校?應該會選擇墮胎。

你可能會一輩子帶著被強暴的陰影,因為你心識未開,你沒有做好準備,是被欺負的,對男性可能會懷著恐懼與敵意。

最後,你會有移情、轉嫁的作用,因為你找不到強暴你的人,你會把恨意移情到女兒的身上,就像看到惡魔一樣。幸好茱莉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她沒有這麼做、沒有這樣想,倆母女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A  

我以這個故事做為開場白的用意是,我們人生經歷的一些過程,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我們受人欺負的烙印、壓力還在我們的阿賴耶識,就像電腦的記憶體。幾天天我說過:法會氛圍也是一種療癒,在法會中你唱的感動可以掉眼淚,比如爐香讚後,有人淚如泉湧、像水壩潰堤,是法會給你的療癒作用,但是有一些人不是藉由法會相應的,是屬於理性型的,信行人跟法行人的區隔,信行人是從信仰進入佛門的,比如我們來參加法會擔任義工,我們從依止善知識,給他講太深入的義理反而迷糊,因為空間有限,水倒下去就溢出來,不如一點一點滋養灌溉比較好吸收,叫他唸佛就唸佛、叫他共修就共修,叫她當義工就當義工,他會做得很開心,沒有壓力,這叫做信行人。

15027929_1279495638767444_1561664316828307017_n.jpg 14938247_1279274655456209_948988906532267560_n.jpg 14947745_1279495635434111_8025545158853264248_n.jpg 14962669_1279495622100779_55730595080990791_n.jpg  

另外一種是法行人,法行人的特質,對法會熱鬧不相應,擔任義工也覺得與他的背景知識身價不相符,他要的是真理,跟他有關係的利益他會去接觸,所以有一些法行人他要的是願解如來真實義,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佛法的究竟他聽懂了,一樣可以走進佛門,而法行人如果走進佛門的力道跟持久性,往往還勝過於信行人。

信行人比較有情緒,剛開始學佛一年佛在眼前,跟三寶還是蜜月期,一群師姐可以當香燈、旅遊、當義工,滿腔的熱情,可是如果有一兩人得罪他,或是踩到他的底限,他就鬧情緒了,他不是跟佛學是跟魔學的,跟著情緒、冤親債主走的。

相對之下法行人比較理性,他會知道怎麼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緒的奴隸,所以我們透過剛才的故事,你自己去想,假如你曾經在生命歷程中被欺負傷害,你是什麼樣的心靈素質?你是什麼樣的想法來看待這件事情的?所以火焰化紅蓮當然不是在講故事,而是你可以經過佛法的思維來幫助自己,重新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img.jpg  

 轉念即是轉業 

第一,你要有正向的思維,事情絕對沒有好與壞。

這兩天有些信徒陸續請我吃飯、見面聊天,有人說好可惜梁皇寶懺幾天都下雨,不下雨出太陽,哎喲,梁皇寶懺怎麼這麼熱啊?意思是說,老天出太陽你也不滿意,下雨你也埋怨,我看老天爺給你做好了,下不下雨沒有百分之百的好與不好,而是你在看待這個事情的反應,你接受嗎?

最近幾個比較熟悉的信徒都跟我講:「師父,其實你可以移民到馬來西亞來了,馬來餐飲、印度餐飲,你已經可以接受,語言也多少可以有一點皮毛的接觸。」我剛開始其實不太適應,馬來西亞的辣椒、印尼的咖哩,都是重口味。但是我慢慢想「處處無家處處家」是出家人的寫照,我到這個地方來,也不可能把台灣的素食搬到這邊來,就好比一個熟悉自己床鋪味道的人不可能帶著你的床出國旅遊,你必須去接受不同的環境,所以我就慢慢去調整把自己的心態歸零,我發現這裡咖哩的味道跟台灣咖哩味道不一樣,因為我們台灣咖哩淡淡的,我從來對咖哩沒有特殊的感情,我現在一回到台灣,吃到咖哩就想到馬來西亞,不是說好話,我是憑良心說的,因為習慣了馬來西亞咖哩香濃的味道。

以前我不認識咖哩,以為全世界咖哩就像台灣的一樣,黃黃的,顏色很淡,看到馬來西亞、印尼的咖哩我都覺得是不是色素。

重新去看待、接受的有很多,關鍵點在於你能不能入境隨俗,當你接納的越多,你的障礙就越少,我們一般社會上的人有個通病就是喜歡比較,看某某人學佛久了,那麼有氣質、高雅、有學問,那麼你看看你,你可能會拿你的家人跟別人比,可能把你自己的價值觀套諸四海皆準,其實不是別人的錯,是我們接受度、包容力不夠,一個人如果接受的正向觀念夠,好的文化水平要接受;這是佛教徒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幾年藉著ACC的因緣四處去講演、主持法會、上課,我從來不會把東馬拿來跟西馬比、香港跟新加坡比,台灣跟日本比,因為我覺得每一個國家都有他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我反而會學習去欣賞別人的優勢,更能看待生命當中你給自己開的一扇扇的窗和視野。

比方說很多人說馬來西亞很熱,但如果你六、七月到台灣,就會覺得馬來西亞真幸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覺得馬來西亞的辣椒很辣,去了一趟印尼回來才知道馬來西亞真是小巫見大巫,沒有比較誰知道?辣椒強度還有小辣中辣大辣到麻辣,很多東西都是比較來的,沒比較就不覺得。

7e7ee62f643040c29104b6ab07d68c1c.jpg  

當然將「比較」用在好的方面可以讓我們精益求精。比方比較產品質才能找出符合使用的,但如果比較是讓我們產生分別心的苦惱,那學佛的心態就歸零了,因為如同我剛才說的,我們要有一個好的思考,對於人生到底是幸與不幸,就在一念之間,你不能要求老天爺冷或不能冷、熱或不能熱,而是你必須多穿保暖的衣服或者開冷氣,這是你可以決定的,同樣的道理,你不能去要求別人生命的習性、生命中的殘缺,但是可以調整自己去解讀這件事情不同的角度跟視野。

 

換個說法會更好

在<<成佛之道>>裡提到,善知識要「觀德莫觀失」觀德是要觀察他的優點、長處,不要一天到晚把他的殘缺放大,好像老花眼鏡放大失真來看,我記得還沒出家前,媽媽帶著我做家事,有時後難免打破碗、盤,但是媽媽從來沒有責備,她總是關心有沒有受傷、有沒有流血,她絕對不會說「怎麼這麼不小心,這個碗多貴、盤子多少錢。你幾歲啦?」你先關心再來指導,而不是直指人心,用禪宗來看待,沒有見性成佛,可能見性成魔。你把一個人逼到懸崖峭壁,那你想這個人他的善根、佛性都被你覆蓋了,被你嚇跑了。

我也記得我用過同一個方法在小朋友身上,我問:「在座的人有沒有會背心經?」很多人你看我我看你,有一個小勇士手舉一半,我問:「你是頭皮抓癢嗎?怎麼要舉不舉的?」小勇士說:「不是啦,我只能背一半。」我說:「能背一半也不容易,如果在場不敢舉手的算零分,你敢舉一半至少有五十分,那你把五十分獻給大家一下。」他就說好,果然唸到一半就唸不下去了。

我說:「你這個人很實在耶,不會五十分硬坳到七十分、八十分,五十分油加滿了就跳停了,不用再加油了,第一個,你很誠實,你只會一半不會說四分之三,第二,你很勇敢,別人不敢舉手你敢舉手,第三,你敢於面對自己的不圓滿,不會覺得那是難為情。」我想孩子是需要鼓舞的,我們要看他的純真,看他的勇氣,所以跟這班孩子的互動如同剛才講的「觀德莫觀失。」

人哪是生來就十全十美,你生來就什麼都會做嗎?佛有三不能,我們不是萬能的神,佛陀都說他有不會、力所不及的地方。將心比心,你是曾經做錯事情的孩子,你的心靈需要療癒、需要過程,如果你能得到別人的撫慰鼓舞陪伴,我想這個孩子將來他會點滴在心頭。

15037237_1281880865195588_6680152464647442390_n.jpg  

 那一天我跟大慈寺緣媽媽到Cindy那邊去灑淨,每一次跟大慈寺寺寶招呼,她家中的老大忘記我們了,我說:「沒關係,下次記得我就好。」下次再去,忘記了,也沒關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次有個最小的孩子,媽媽說:「怎麼沒有跟師父問好?」小朋友可能比較膽怯、沒有自信心,也許是陌生,我看他呆在那個地方,他很害怕,我就去摸摸他的頭跟他說:「你不要怕!不要怕!學習放輕鬆。」

我覺得跟孩子的互動,如果你可以接受孩子的不圓滿,比如說他忘記你就忘記,下次記得就好,如果下次又忘記還有下一次,我覺得孩子他有時候不是故意,有時候是他跟你互動的方式,跟你開玩笑,但是經常大人會很認真、很在意、很投入,你看孩子之所以無憂無慮是他可能言者無心,但是我們聽之有意。

15073396_1281880841862257_4453109044733525320_n.jpg  

我剛剛以我兒時作家事打破碟子、打破碗,我的媽媽不會責備我,但是在安慰之後會告訴我「洗碗精可能要少放一點,因為會很滑。」她要告訴我為什麼會打破碗的那個癥結,她要敎我。可是許多大人在敎孩子的方式往往是先責備了再說,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問題是你的愛之深孩子沒有感受到,但是你的責之切可能造成他這一生很難療癒的傷,你應該先給孩子鼓舞、改變他、慢慢敎他應該可以怎麼做會更好,更理想他就記起來了。如果一開始就是指責、打罵,這孩子將來的的個性要嘛就是倔強不服輸,要嘛就是畏首畏尾,沒有自信、抬不起頭來,這叫兩極化,所以我們對一件事情有沒有正面的思維很重要。

同樣在大慈寺的信徒,終年累月忙於對ACC的工作,有人說大慈寺信徒都沒有修行,一天到晚忙東忙西,當然滿緣法師她也罣礙,但是你去想,你投入這個行業你認同、你去付出,難道在其中沒有任何成長學習嗎?也是有,可是你一直在意的是很疲憊、都在辦活動,如果沒有辦活動就靠一個禮拜共修來維繫,夠嗎?我們的革命感情、默契又如何建立?

20160115085227387  

人間佛教  即知即行

佛法在大眾中求,辦一次新活動也不是瞎忙,都是為了非洲這些孤兒孩子他們的未來,為了他們生存本領的大家在成就孩子們的希望工程,藉著興學濟貧來幫助建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如果設身處地,我們這輩子也像他們一樣都是在非洲,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你希望別人幫助你嗎?我相信答案都是一樣的,可是往往我們會在我們有,別人沒有當中認為那是不必要的,這個原理就好比台灣有些人偏激去攻擊慈濟,說慈濟國際性賑災去幫助別人,台灣也有很多苦難為什麼不幫助台灣?

去年慈濟在台灣查稅的問題吵的沸沸揚揚,很多電視的名嘴口誅筆伐,批評、攻詰、謾罵,鋪天蓋地而來,只有昭慧法師站出來力挺,以一擋百、擋千、擋萬,當然從一個佛教徒角度來看,很不捨也不忍,所以為什麼星雲大師後來發行了「貧僧有話要說」?就是因為這個查稅事件,這把火已經燒到了宗教團體人人自危,可是沒有像星雲大師這樣有智慧的,我們擁有錢,但是這些錢是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佛教道場弘法利生的事業都是來自於信眾的佈施供養,點點滴滴也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同樣的,我們今天進行法傳非洲的希望工程,雖然這幾年我們很辛苦,每年東南亞包括台灣帶感恩之旅,一投入台灣五十三天,馬來西亞兩個月,而且每個單位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images 下載  

       003 images (1)  {77976A2E-871A-43FD-958E-E70FCEA1E696}_P1040838  

即使大家這麼努力、這麼辛苦,這麼無怨無悔的付出,也有人質疑,把錢用到哪裡去?被救助的孤兒還可以坐飛機四處旅遊?表演還可以四處旅遊?我們的孤兒都沒有房子住他們還可以住飯店?老實說在台灣我們都是因為道場寺院,因此可以到道場安單,像孩子明天到台灣就住台北講堂,到台中就住慈雲寺,但是國際性的感恩之旅,巡演完隔天得換另一個國家,哪裡有寺院道場可以住?本來就是要住商務旅館,都是最低廉的價錢,而且是護法居士來發心護持、分工合作,但是這種酸葡萄,會講這些話的人通常都不會佈施的,都不是助養人,真正助養人不會講這些話,我們也一方面要虛心受教,不管好的、不好的,我們都要傾聽。但是如果有些許的誤解;我們還是會回應。

為什麼不幫助馬來西亞要幫助非洲?不幫助台灣要幫助國際?那是緣分不同,況且一天到晚要糖吃的人不見得有糖吃,教育不是說今天會吵會鬧,杜悠悠之眾口我就給你糖吃,孩子是要教育的,包括為什麼要這麼辛苦蓋孤兒房,為什麼不就讓紅十字會給他們生活費或是找個寄養家庭就好?教育是百年大計,如果沒有人願意前往那裡,長期跟他們生活,了解他們文化特性,諄諄善誘,帶著他們機會教育,生活的養成,你說這些孩子如果只給物質享受,他們會不會變壞?會呀!

T2UUljXlpXXXXXXXXX_!!83427479.jpg    

我們舉這些例子是說明一件事情你怎麼看?好比一天到晚看別人缺失的人就像把自己趴在地板上,如果你常常能夠以瞻仰讚嘆的方式去看一個巨人,那你也有巨人的高度,一個正面的思維很重要。

我們這個社會常常有一種不太健康的心態,沒錢的人就仇富、敵對,覺得有錢人是罪惡的,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不是他過去所修,也要他這輩子的努力,不需要去羨慕、嫉妒別人。我們常常有一種隨喜功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你對上流社會企業主有錢人常常是敵對、敵視,哪一天你如果鹹魚翻身,你已成為上流社會的一份子,那你有沒有可能說「欲知來世因,今生做者是」。

同樣我們對貧窮的人也是,不要因為他不是我們國家的人就用二分法來看待,我們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原理就像一個醫生的天職,他會分白種人才救?黑人不救嗎?好人才救壞人不救嗎?救人就是醫生的職責!佛法也是,教化好人,壞人更需要教化,可是我們常覺得這個人無藥可救,佛門是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非洲有很多的孤兒、民智未開,因為貪婪帶來政府的腐敗,是他們的共業和功課,可是我們認為讓孩子可以脫離貧窮的,唯有受教育,所以在看這件事情的時候就不要有門戶之見說:台灣不救、國際救,馬來不救、非洲救,不需要有這種分別。

慈悲沒有敵人  智慧不起苦惱

如果從法界緣起,搞不好我們以前是從非洲來的也說不定,都是輪迴的,我們在新建立一個正向思維、不同的解讀當中,可以讓我們這種貪、嗔、痴、慢、疑的火焰慢慢的熄滅了,看世間的角度就不一樣,讓我們平靜、自在之外,也不會陷入求不得的苦。

很多事情「命中若有終須有,命中若無莫強求」,不是你一天到晚嚷嚷說都不幫助某個國家,人家就會去幫助。<<普門品>>中說「福聚海無量,是故因頂禮。」

觀世音是循聲救苦,有要求的是眾生打造金牌去酬謝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會去救嗎?就像剛才講的,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更何況菩薩?菩薩會觀察眾生的因緣在哪裡,才能「因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665520695_m.jpg  

我想起了若干年前,我第一次在佛光山台中佛教光明學苑擔任苑長一職,當時家師  星雲大師在台北,我為佛教光明學苑向師父求墨寶題字,家師要我一起坐上車到台北道場去,吃完晚餐,我坐在邊間角落,等師父一筆一劃揮毫,他那時的身體狀況十分良好,台北的當家、住持兩個人跪在旁邊一邊磨墨,一邊求墨寶,師父難得揮毫,要一張,送一張,縱然不能價值連城,最起碼會覺得說,是我最早期拿到師父的墨寶,我覺得我來這一趟只是為佛教光明學苑向師父要墨寶;而非為我個人。

師父有個習慣中間會寫上四字主題,旁邊寫贈予某某人,星雲落款,住持當家大概跪了二十幾分鐘,說「師父你偏心,坐在旁邊,看都沒看,也沒有來陪跪的人,結果你就寫他的名字。」那時我真的也很錯愕,我真的不是來求個人墨寶的,而是師父的佛教光明學苑需要他的真跡,拿來做廣告、看板用的。他當時寫的「應施無畏」這四字墨寶,雖然我已經離開佛光山了多年了,還在我現在的精舍小心翼翼的典藏,以捲軸裱被掛起來。我要說的是,不是因為你求,你就能求得到。金剛經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時候人到無求品自高,反而會讓人家更敬重。

我們對事情的見解思維要正向,不要有一種酸葡萄,要嘛羨慕、要嘛嫉妒,但這些都是我們習性的深化所暴露的無明煩惱,我們要培養獨處的品質,不是晚上睡覺睡到自然醒,那是你睡眠的品質。我講的獨處的品質是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如何自處?現在網路很普及,iphone、手機、平板,到處都可以看到人滑手機,假如返回放下手機沒有網路的時代,回到我們最原始生活,你會不會覺得好山好水好無聊?現在孩子是得了文明病,電腦手機症候群,沒有這些他們不知道怎麼生活,有時候聚餐大家人手一個手機,開Wifi同學會。

 DC 下載 (1)  

你一個人怎麼獨處?在台灣有一位很有名的美學大師蔣勳,他有一篇「孤獨六講」的文章,意思是人必須學習獨處,獨處不是孤癖,你在你自己獨自生活的時候如何來自我充電、沉潛?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七七四十九天的靜坐冥想,最後透過禪觀,才能降伏內外的魔軍,當然現在不太可能要求你們坐七七四十九天,但是你可以將你獨處時間充分利用,早上起來時梳洗過後,學習靜坐、念佛、持咒、拜佛,不一定很長,十分鐘,二十分鐘都好,不要小看這個獨處的品質,他就是養成慣性,滴水穿石,十年、二十年,你會不一樣的。因為你獨處的品質提升了,你跟別人共事就不會去湊熱鬧,而且希望在談話中提升對方,好比六祖慧能,十八年身處獵人堆裏面,在其中韜光養晦、藉機說法,吃肉邊菜,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心已經出家了。

一個獨處品質好的人,可以在群我當中去改造、影響,甚至在獨處的時候,他也會愛上獨處的時光,所以請想想,你從大慈寺回去,睡覺前,半個鐘頭、一個小時你該做什麼?你躺上床舖前會做什麼?看電視、電腦、手機,還是作帳?為誰辛苦為誰忙?你有沒有留半個小時是為你自己的?

常常你們都會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業要隨著多久?難道是紅塵忙碌那個慣性嗎?還是願意在這半小時當中,用滴水穿石打破自己忙與茫當中不知如何去淨化去提升?

 

下載.jpg   

身盲心不盲  修定即修心

剛才講到滿緣法師很掛念你們,她在德國終年累月對ACC的奔波,覺得對你們有虧欠,怎麼去提升你們的信仰?如果只是當義工、參加法會,她覺得是沒有錯,但遠遠不夠,好像你們都是吃點心、小菜,正餐都沒有吃。

你在獨處的時候要去想:有沒有做一些對自己身、心有意義的事情,這點很重要。我外出、到國外上課、弘法,只要回到我的精舍,做早、晚課是不會懈怠的,出門在外若沒有佛堂,我可以靜坐,讓我在這二十分鐘、半個小時裡面來沉澱、修定就是修心,如果你都不知道你為什麼而忙,而且忙得焦頭爛額,忙得抱怨訴苦、忙得競爭比較,忙得煩惱叢生,但是你可以學習,忙也有法喜、也有成長、也有受用。

一件事情你怎麼去解讀它?提升獨處很重要,你會靜下來,不會像陀螺一天到晚打轉,你看佛陀這個僧團,弟子都外放,到處四弘法利生,宣揚真理,可是會有三個月的時間,要結夏安居,因為雨季不方便,也是剋期取證,在這三個月中淨心、靜坐、念佛,思維、禪修。在這三個月當中,証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不等,佛很歡喜,所以把這七月十五叫做佛歡喜日,也是僧寶節,所以我們講的「自皈依僧」僧是代表清淨意,我們在<<三時繫念>>裡面有讀到一段:自性眾生誓願度。度化外在眾生要先度化內心貪、嗔、痴、慢、疑的眾生。

一樣的道理,「皈依僧」不是皈依一位出家人,是皈依奉行佛法、實踐佛法、宣揚佛法、紹隆佛種的出家人,包括各位也是一樣,學佛,如果你的心已經出家了,身不過是個外相而已,當然身、心都出家是究竟圓滿,最起碼我們的居士們可以從法義裡面,提升自己的獨處品質,你就算是心已經出家。如果你從這些紅塵是非裡面去沉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要不然想想:這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

 E  

生命在呼吸間。有時候去醫院、殯儀館,看見二十、三十來歲就往生的朋友,墳塚總是少年人,棺材是裝死人不是裝老人,所以要趁著自己還身強體健、耳聰目明要好好把握這個時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驀然回首我在佛門也二十七個年頭過去,歲月是不待人的,但是我接受啊!我接受半百的階段,我接受、我了知,接受的越多、了知的越多,就對世間的幻化無常覺得珍惜感恩。

有的人不太習慣人家說他老,或者喜歡跟年輕人評比,每一個階段對一個有獨處品質的人,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活在當下,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那你就不會愛憎分明,你喜歡的你會一直追求,你不喜歡的你就排斥否定,但是喜歡的,終有一天也會無常、也會消失,不喜歡的,可能在你生命的某一天又輪到你手裡。

如果你開始學習心包太虛,你會接受的越多(好的層面),越自在、越輕鬆,不是常講「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當你心中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好,你是自我否定,唯有你把自己獨處的品質拉高、提升,你每天背260個字的心經,何時是真正的觀自在?

 

15027931_1280388035344871_4402713449802984848_n.jpg  14991875_1282413028475705_4123524238016960181_n.jpg  15027431_1286722721378069_7548838592472172576_n.jpg 13230188_1159698374062078_3192770694256749467_n.jpg    

您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嗎?

觀境自在、觀事自在、觀人自在、觀心自在。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心經對你來講只是文字而已,不是生命的本體。你每天靜坐,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對自己生命的階段有沒有去反省、沉澱?或許你說我也沒有什麼好反省、沉澱的,但你在靜坐的時候,也不妨把般若心經默唸一遍,每一個字要唸得很清楚,一字一字去推敲、去咀嚼、去思維,佛陀告訴我們「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果佛法只是聽,沒有善思念之,那只是皮肉,沒有滲透到你的骨髓。

老天對我們很公平,每個人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每個人對二十四小時的劃分都不一樣,如果你的二十四小時扣掉吃喝拉撒睡、工作,你有多少時間是在為生命負責的?都會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如果你自己每天有念佛,念佛就是獨處品質的慣性,而且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這就是定。

人生總要有期中考、期末考,人生要畢業有畢業考,如果你每天懈怠,到了準備兩眼一閉、雙腿一蹬,病苦來的時候,你還有念佛的自在嗎?不要說歡喜心,你還有念佛的正念嗎?這些都靠你平常的修為,一點一滴,就好像打樁一樣,釘子要釘的很深很牢,大樹之所以不會被強風吹垮,是因為它的根扎的很深,才能禁的起這些大風大雨的考驗。

如果你從現在開始,知道為你的生命負責,你就要從如何經營自己獨處的品質進行,你選一個法,不貪多,持咒、唸佛、靜坐要持之以恆,就像受五戒、盡形壽,沒有周休二日,正是所謂的平常心,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你已經在你的修行撲滿上日有所增。小時候撲滿放個一塊、五毛,從年頭儲到年尾,撲滿裡的零錢已經累積到一個數量,我們的修行也是一樣,雖然看不出也不會計較念佛、持咒、靜坐有多久,但是一年下來會有感覺,好比每天運動,你的體力是不是比別人好一點?用運動這個道理淺顯易懂,我們修行也是如此。

如果你一天撥出二十分鐘、半個小時獨處,甚至於你搭飛機、坐火車,那也是屬於你的獨處,不一定是自己躲在家裡,才叫獨處。是你內心用功的狀態,叫做獨處。在台灣搭捷運,可以看見一些佛教徒在念佛,我覺得利用搭火車半個小時,誦一個<<普門品>>、<阿彌陀經>>,不是在佛堂才是念佛,當下專注,一樣可以念佛,一樣可以看經。不過開車可以唸佛,但是不要看經典,就像滑手機一樣,有點危險。

如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我們的業力、這輩子的慣性、習性轉化為「欲知來世果,今生受者是」的本然,我們就養成這樣好的習性,這也是戒的精神,防非止惡,遮斷眾惡、開啟良善的佛性。

不管滿緣法師有沒有帶共修,我們對自己生命要有所交代、有所負責,就會成為你自己人生大限最好的心靈導航。

如果哪一天念佛念到「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得生彼國」,別人有沒有助念,那是多餘的,撿來的,可是你都沒念佛,達到「是心即佛,是心做佛」的境界。不是你在生前一直在忙忙忙,沒有念佛的真誠,一心不亂,靠別人的助念,模糊修行的真諦,未來心不可得,最主要的是你要有慣性歡喜心,現在你懂得去經營自己生命獨處品質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

 

 14963312_1781595042113104_1263759095690467599_n.jpg  

福慧雙修  廣結善緣

最後一個,我要談我們怎麼看待火燄化紅蓮,我們要培德植福,<<阿彌陀經>>裡常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我們前幾天拜梁皇寶懺,有一位柯老師,他說五百年之後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要到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印順導師<<成佛之道>>所記載的,彌勒菩薩說我們只要這輩子的佈施、持戒、禪定、人天三福行,就可以到兜率天去,他說他這次來法會也拜的很高興很歡喜,但是只拜到龍華三會願相逢一詞,她不自覺的拜下去,她在那一個時空那一個讚偈特別有感覺,因為她發願將來要到彌勒菩薩那裡去,我講這個的舉証是,你要到彌勒菩薩那裡,現在不能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到極樂世界才要唸佛修行,要到兜率天也是如此,所以平時的積功累德,你的修為、佈施、持戒、禪定要好好的用心經營它。

我們常說未結佛道,先結人緣,別的不說,從2010年怡保的水陸法會,大慈寺的信徒結多少看得到、看不到的緣分。所謂看不到的佛份,就像香燈一樣,我們為這些亡靈,為個人的歷代顯考妣宗親,及個人的冤親債主服務的,在這個四聖六凡的盛會裡,共沐佛光,同霑法益,所以每個人還沒參加水陸法會之前,這邊也酸、那邊也痛,參加完水陸法會無事一身輕。是你在參與當中,「投入才能深入」,不管你在哪一個壇口當中服務、奉獻,你知道我是來結緣的、我是來發心的,我們歡喜做甘願受,尤其很多不同國家來,有些許參與法會的信徒,做功德做到愁眉苦臉,嘴巴翹起來可以吊三斤豬肉,但是今天你們做的時候你們有法喜,真的很佩服,一做七年,明年邁入第八年了,大家默契、經驗效率都提昇,而且會讓人覺得水陸法會如果沒有大慈寺的信徒來合辦,大概沒有人會想來承擔,這不是褒獎,而是所有大眾有目共睹,因此培養自己的福德更是當務之急。

所謂:願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不管出不出家,在修行道上,人間佛教需要有熱情之外,雖然我們離菩薩修行第八地不動地(阿毘越致)有段距離,但是你對三寶不動、對信仰不動、對發心不動,這也是一個境界。

怡保法會邁入第八年了,如果這個法會利益人天,你看我們結了多少的緣分,讓許多人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你也在幫助別人火焰化紅蓮,你也是生命貴人,只是你不自知、不認為而已!不是說這個法會的內壇主法和尚,或是敲法器、悅眾法師,在做接引工作,你們也在做擺渡。主法要有個人斟法水,擺渡渡到彼岸,因為你們的佈置、大寮、行政、香燈,各就各位,就像一部機器,一個螺絲都不能懈怠,分工合作,二十一世紀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集體創作。

我們講「今日一照面,多少香火緣」。緣分是結來的,既然知道三寶門中福好修,八天七夜,我們廣植福田,絕對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說哪個是大功德主,我們都是自性的功德主,所以你在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功不唐捐,福無虛棄,駕輕就熟、老幹新枝,要提攜後進、要世代交替,否則你會的藏一手,下一任又藏一手,就一代不如一代,傳到後面都沒有了,佛門不是這樣,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要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D  

再幫大家歸納一下「火焰化紅蓮」的幾個重點:

第一:我們要培養正面的思維,要對外在人事物的變化重新思考,要有不同的解讀方向。

第二:我們要培養自己獨處的品質,雖然工作忙碌,但是不要忘記為誰辛苦為誰忙,生死大事是不能替代的,總有一天人生無不散的筵席,當你自己要面對下一個輪迴功課的時候,你真的提得起也放得下嗎?

第三:我們要永續來經營自己的福德資糧,不要只做自己家庭的馬牛,你這一輩子跟你的兄弟姐妹家人生活,但不見得下一世輪迴又是同樣的組合,所以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我們在下一世當中,假如回到人間,你從物以類聚的角度來看,就有好的排序整合。

很高興今天以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談「火焰化紅蓮的智慧」,希望把佛法的核心價值、把這個如何自利利他的品牌介紹給大家認識,也懇祈三寶加被今天與會大眾,在今天的佛學講座裡面,大家都能歡喜信受、法喜充滿,祝福大家。

 

 

阿彌陀佛。

15068306_427374967386527_5082050520384592953_o.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