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四七一)心目中的一畝田 105.5.7

民歌手齊豫曾經唱過《夢田》:「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陪伴多少人勇敢追逐夢想,在成長的年代是一種記憶;更是對未來無限的想像!

回到台灣正值人間四月天,橫跨五月的季節,從東南亞協助水陸法會做宣傳、參與、撰文歸來;台灣感覺既陌生又熟悉。原因是三峽頂樓的菜園,「從地湧出」的葉菜,差點認不出它們曾經是老菩薩在我離台二十五天前的微不足道的種子,如今個個「頭好壯壯」,彷彿綠郵差捎來春天的訊息。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而薇多綠雅社區在精舍對面的樹叢森林,五月雪的油桐花,更是宛如「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有感動、有悸動。又恰似準備出閣的少女,將手上的捧花散佈在從中到北的綠色植被,這春城無處不飛花,也讓我這個雲水僧深覺:回台得早不如回台得巧!老天真的很厚愛我,在忙碌的工作步調,偷得浮生半日閒,心中的一畝田慢慢地喚醒了……。

常在臉書PO一些不成熟的見地或文章,網友評論自己還挺「文青」的,不管是恭維或戲謔,除了「謝謝收看」之外,還能面對這些知音的力挺,驅動自己也能像宋朝朱熹的作品;《觀書有感》一樣: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因為世間萬法都在遷流不息、變化發展,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會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做任何事情也是這樣! 因此常言:為誰辛苦為誰忙?眾生的價值觀不一樣,只要忙得有意義、有法喜,便是勤耕自己的心田;開發見聞隨喜的種子!

8.jpg 7.jpg 9.jpg 10.jpg 11.jpg  

當忙完水陸法會,隔天又到頭份為宏明法師病危的父親拜一場水懺,在三峽精舍帶共修、上佛學課,周日前往妙音寺也為信眾祈福消災,週二則進台北ACC辦公室,替編輯部開會協調;乃至規劃今年度書系出版的可能性。週三下屏東行願寺若禾中心禮拜金剛寶懺、週四則妙音寺【水懺】第二集隆重登場,晚上再趕回精舍共修!

而為德國ACC在2020年啟建「國際萬緣水陸大法會」打底,因應德國信眾的要求前往主持衛塞節活動,只好提前三峽浴佛法會;在本週五離台前了無牽掛。不知道自己是否具備了「問渠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本事?然而,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不正是《夢田》歌詞裡:「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最好的寫照!

6.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細數365個日子,除了繼續廣植福田、進德修業之外,便是好好的在心地法門下功夫。這是佛門常講:「心地不掃空掃地」的原理是一樣,感謝溫馨五月的來臨,為普天下的母親歌頌、讚揚。願以「父母恩重難報經」迴向,堂上雙親福壽綿長,永保安康,也祈願芸芸眾生念念不忘自己,生育之恩、養育之情,昊天罔極的敬田;種下知恩、報恩的種子……。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