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六三0)袈裟傳奇 108.5.11

佛門常言:「未著袈裟事已多,著了袈裟事更多」!講的是出家後除個人的進德修業、斷惑證真之外,投身於僧團便要有「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的願心昇華。切勿好逸惡勞、坐享其成,甚至於貪圖名聞利養,唯恐在"袈裟之下、失卻人身"。

空受信施的結果還有來世「披毛戴角還」的果報還自受,既辜負當初父母、眷屬「難捨能捨」移小愛為大愛成就的初衷,更違背了慚愧衣──袈裟所賦的神聖使命與職責。如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提到:「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迴向於大乘」的菩提心,當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行誼。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關於袈裟傳奇,最有代表性當屬中國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當年金喬覺比丘在九華山修行經過多年,慕名而來的修道者在安單人數;空間上已不敷使用。虔誠的三寶弟子閔公不但歡喜送子出家,並表示願意捐地興建道場作為安僧度眾。金喬覺比丘便將一席袈裟向空中揚去,一陣烏雲遮住了陽光,整座山被烏雲遮蓋猶如被袈裟遮蔽。閔公既驚訝又歡喜地把整座山奉獻給金喬覺比丘,因為它遠看就像九瓣層疊的蓮花,於是大家提議以“九華山”定名。

而三衣一缽是出家人的表徵,居士大德廣植福田的所在,在受過漢傳佛教「三壇大戒」的洗禮,歷經"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的階段,才算是正式「身披三事雲衣,堪作人天功德主」。且要堅持戒行無違,從此荷擔如來家業、光大聖教!方能不愧於『順治皇帝出家詩』所描述:「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為上客,皆是宿世種菩提;各各都是真羅漢,披搭如來三種衣。」

經歷二十九個春秋,我忝為沙門、濫稱釋子,仗佛威德、三寶加被,在佛門非修行的大根器者,僅憑對佛法的信念、緣起空性的道理,雖不敢說「常做佛事永不休息」;卻也能在──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得到法喜受用!剛剛忙沙巴國際萬水陸大法會,接續為沙巴佛教會續講『成佛之道』,回到台灣投入今年度友寺呼應ACC108場「興學濟貧」的活動。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由衷感謝桃園弘善寺住持 宗倫法師的鼎力支持,讓外場首次的法會得以順利圓滿!同時間在台北ACC也禮請慧泰法師主法舉辦「三時繫念」佛事,可謂"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永觀法師順其時節因緣在當天早上舉辦「浴佛法會」。想來溫馨的五月除了母親節的到來,還有佛誕節的慶祝活動,真是好事接二連三。無獨有偶,勝慧法師的媽媽往生利用台北ACC的場地啟建「三時繫念」佛事,嘉義、台南也因助養人的關係,這個星期連做四場;可謂法務興隆!

一襲袈裟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興建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彌陀法門向來有三根普被、冥陽兩利的說法,憑藉的是"彌陀佛、大願王,慈悲喜捨難量。眉間常放白毫光,度眾生極樂邦,八德池中蓮九品、七寶妙樹成行……。"不管是大眾或個人佛事──弘揚佛法本在僧,希望自己是生命的擺渡,從此岸到彼岸、從方便而致究竟。隨緣隨喜、無我度生,每一次可能是空前絕後的唯一,誠如古德所言:「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三時繫念這個法門,是大慈悲的法門;讓亡者安心、家屬放心的大功德,亦是修菩薩行誼。同時也提醒自己:人生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以前常說:「地獄門前僧佔多」,恐是辜負了袈裟背後的意義,無法饒益有情,還有墮落三塗苦的可能;不能不戒慎恐懼、如履薄冰了!此正應了順治皇帝所言:「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難」的體會……。

6.jpg              12.jpg               1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