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六)一樣VS不一樣                          96.4.16  

    若干年沒見面的信徒,有著久別重逢的喜悅,宛如新品上架的我,被對方在一番「東看看、西瞧瞧」的端詳後,終於開口說話:「師父!歷經十年您怎麼一點都沒變?還是跟以前ㄧ個樣!」我點頭微笑,在茶話會結束後,回味這經常被信徒訴說好久不見的開塲白。

    是恭維?還是虛偽?當然認為這是信眾的溢美之詞,人怎麼可能不改變?「諸行無常」在遷流變化的真理當中,或許因一時的不察,把當時的畫面停格再見面的情境,欣喜大於留意,客套淹沒實際;於是乎我也經常犯了當局者迷的毛病。比方說二十年沒見面的同學會,在興奮期待的混雜情緒下,乍看他們幾個高中同學連體位、身高、容貌、習慣……,在驚喜之餘,也一口咬定,對方怎麼都沒變?以此推理,我相信她們可能是基於久別重逢的悸動,而不是所謂善意的謊言。

IMG_2288.JPG IMG_2296.JPG 99.10.30  東馬弘法 095.jpg 99.10.30  東馬弘法 196.jpg  

IMG_2297.JPG IMG_2298.JPG IMG_2323.JPG IMG_2349.JPG  

    一樣VS不一樣、變與不變之間,其實無關爭議可以自由心證,然而;人是期待對方不變肯定自己的判斷?亦或是害怕對方改變再也捕捉不到以前的熟悉記憶,而湧起一股強烈的失落感?

    如果自己過得比以前更好、心智更成熟,看的不是表象東西,而是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欣賞並且接受當下的因緣。不變的外表有著不同的人生閱歷,是豐富還是複雜?是單純還幼稚?端看個人如何解讀和體會!

IMG_2290.JPG DSCN0733.JPG DSCN0734.JPG DSCN0763.JPG  

DSCN0977.JPG DSCN0764.JPG DSCN0765.JPG IMG_2389.JPG  

    我們向來習慣對外在的事物品頭論足,帶著主觀與成見卻始終認為那是對的。因此就算對方「真的」沒變(當然是不可能),也不過是滿足自己的固執,強化潛意識當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罷了。當我們習慣脫口而出「沒變」的說詞,代表自己依然存留過去的概念,希望藉由一樣的印象,平衡對現實生活的急速變化所產生的微妙心理!

    於是乎我開始思索:如果一個人經常保持關照與安定的力量,就會有參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相互關係。因為有「我」的認定,所以有我以外的我所,非常態執以為常;認假為真。誠如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中的開示:「眾生迷妄入心,積業成果;虛受輪轉,妄見生滅。」

DSCN0993.JPG DSCN1019.JPG DSCN1020.JPG DSCN1021.JPG  

DSCN1025.JPG DSCN0391.JPG DSCN0392.JPG DSCN0393.JPG  

    生滅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意思。大到宇宙有成、住、壞、空的現象,小至個人有生、老、病、死的過程;乃至佛教探討人的心念一剎那都是具有三千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只是眾生無法觀察覺知,隨煩惱熾盛、流轉生死。可見『華嚴經』說得好:「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為心造。」如果生活中多一點對佛法的思維,可讓我們宏觀、微觀兼蓄,感性與理性並存;就可以理解『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其實生活就是佛法,佛法不離生活的呀!

     下一次遇到信眾同樣的問候,或許可以幽他一默:「十天鑑賞期,歡迎參觀比較喔!」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不落入爭執的窠臼,而是開始懂得善思惟,「諸行無常」與「諸法無我」的真實義,才能趨向「涅槃寂靜」(煩惱止息)的清涼、自在!那麼在聖者的眼裡,「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不是語言文字,而是與道相應的般若智慧……。

DSCN0394.JPG DSCN041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