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週記(七二二)健康年 平靜心 110.2.13

農曆十二月十五圓燈法會之後,所有的共修、課程都告一段落,而俗家家眷也在上周五回婆家打掃、過好年,加上疫情尚未鬆綁也無法像2020年孔雀東南飛的模式,在馬來西亞禮千佛、齋天、普照、走春等慣例。以前是"孤僧萬里遊"如今調整為"宅僧精舍修",不管是休息為走更長遠的路,或者沉澱之後再出發;對我而言都是好事!

獨處並不孤寂,因為朝朝供佛起、夜夜抱佛眠,在正念覺知當中學習觀察,繁華的世界遠不及內心的安然與踏實。年長後的過年,我將它視為「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功課,不孤僻但也不追逐不屬於自己的身物之外。已經十年沒有在台灣過年了,而這次卻有另一項任務,便是接手聖觀寺三天的禮千佛,以及正月初十的齋天,所以格外珍惜碩果僅存的一週。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幾日來早課靜坐過後,還是習慣趁著陽光普照,在社區外圍跑香走走!不僅僅是暖暖冬陽驅走寒意,還有來自健康保本、永續投資的意願。尤其年關將近,年貨糕餅、美食大街、網路購物、年節送禮……,民以食為天的文化底蘊,可一點都不受疫情的影響!雖然沒有吃吃喝喝的習慣,但想到人生半百,代謝功能"好漢不提當年勇",唯有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養生學,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畢竟修行路仍得借假修真。

當然養生包括身心兩方面,《成佛之道》印順導師提到:「飲食知節量、勤修寤瑜伽、依正知而住、知足心遠離;順於解脫乘。此能淨尸羅、亦是定方便。」可見佛法不離世間法,身心的和諧與平衡,沒有過與不及的毛病,為三無漏學打好基礎、養成習慣;自當獲得"果報還自受"的因果定律。

謝謝幾位信眾的私下預約,社區的師姐們深怕我餓了、瘦了,他們紛紛準備了滷味、私房菜,製作年糕、發糕供佛;還有宗樺法師託依樺師姐帶來的素食佛跳牆及種植的蔬菜,大家這般佛心,讓年味陷入童年的溫馨記憶!雖然這周我是"一家飽全家飽",習慣自己簡單烹調,承蒙大家關注獨居僧人的伙食。我想不管疫情如何,過一個平安年、健康年才是最重要的。年,是一種情感的延伸、文化的傳承、家人的團聚、歡樂的點燃;在那炮竹一聲除舊歲開始

安安靜靜的偷得浮生半日閒,在社區看見李花白、櫻花粉,有種偶像劇的爛漫情懷!二月天大部分的天氣是晴的,順著向來跑香的外圍路線,藍天浮雲、鳥語花香;大自然引領我們暫時忘卻了疫情的威脅。能夠享有平靜自在的生活,大概是世界所有人類、芸芸眾生的衷心企盼。唐·李世民在《除夜》當中寫著:「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道盡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心情。

佛門的年有人過得熱鬧、有人過得孤寂,有人過得忙碌、有人過得悠閒。既然古月照今塵,而年味何嘗不能讀古人?我想隨著物換星移,歷史的烙印在我們生命打卡,在記憶保存,然後一年復一年引領生生不息的地球人;把愛傳下去:知足常樂、平靜自在……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