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法緣(十一):做中學  學中做

   五天的法會,終於劃上美麗的句點。想著信眾對一年的期待與未來的祈願祝禱;希望仰仗  三寶加被大家:心想事成,所求如意!

      深受信眾的虔誠禮懺所感動,我在這幾天的最後一支香分別講述佛法大意,以及一些正確的觀念問題。溫州人早些移民的普遍教育水平都不高,而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則在逐漸融入法國當地的文化。時代在改變,年青人學習模仿的快;而老菩薩因為活在特定的生活圈,除了感嘆之外似乎與年青人代溝越來越大。

    而沒有居留權的則為非法打工,終日躲躲藏藏,也有他們的辛酸與苦衷不為外人道。這是移民潮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甚至是思想觀念問題。

    佛法不離世間法,佛陀走入人群解讀眾生相,總是應機說法,邊做邊學、邊學邊做。雖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我依然很高興能在這些菩薩的身上應證許多道理!

    信眾提起:自己以前還沒有居留權之前,只要有微薄的收入、工作的機會,就很歡喜雀躍,感恩知足。反觀現在有了身分,月收入一千五百歐元,看到別人兩千歐元,就會競爭比較,內心反而貪慾熾盛,是何道理?其實,外在誘因的確會是人性很大的考驗;但也是因為這個試金石,才能對佛法有深刻的體悟與了解。    我告訴他:在物質條件較差時,是以精神資糧的為主。少欲知足猶如聖賢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的隨緣生活,以無為有,不卑不亢,是安貧樂道的境界。當物質條件日益改善,沒有驕奢淫逸的習性,懂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報恩回饋。樂善好施、心無所著,只是取生活的定用,這是菩薩的修為!如果擁有錢是福報,那善於運用淨財,慈悲喜捨,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因此佛教並非教大家不要擁有財富,而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而好禮,富而好施,皆是生命愛能量的循環。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我深信這一生當中,我們都是來修功課的,做中學、學中做;從中將自己的習性慢慢斷惡修善、去除無名,透過佛法的修持──恆以慚愧水,洗滌懈怠心!

    如果禮懺是自我反省的空間,那麼活到老、學到老,開發悟性、長養悲智就是最好的內容。從不自覺到自覺,對生命開始懂得反省與感恩,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呀!

    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總會想著出家以來,沉浸佛法的受用與感動,不管身在何方,處在何時,都有對覺悟的生命態度,以及度眾的悲心。感謝巴黎法華寺的因緣,得以與這群善男子、善女人共同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在三寶座下,普皆回向:「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心易合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