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六十三)思想總在問話間開展           97.5.17

    與胡培正居士相識多年,一對兒子也算是從小看到大,一副酷樣好聽的以「現代型男」著稱;但桀驁不馴的外表卻隱藏對動物的愛心。從天竺鼠開始已經不知換過多少寵物,兩夫妻忙於工作倒也不忘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轉眼間竟也是小大人的模樣,尤其是哥哥宗穎,數年不見以往的銳氣與傲慢,似乎融化了不少;比較容易與人親近!

    比方說這次培正的同修錦枝師姐的媽媽往生,邀約我前往府上做超薦佛事,李太夫人生前育有二男二女,早已成家立業,也因世間業緣已盡;子女皆趕回來奔喪,一同念佛回向。一時之間的頭七彷彿大會師般熱鬧異常,由於子女各住一方,就連逢年過節也很難湊在一起,於是乎便在頭七佛事之後各家庭分梯照相,最後再一起合影留念。看的出母親的辭世固然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憂傷,但手足相聚;歷史上的今天更是難遭難遇,因此顯得格外興奮、珍惜。

01.jpg 02.jpg 03.jpg 05.jpg 06.jpg  

07.jpg 08.jpg 09.jpg 10.jpg 28.jpg  

    宗穎利用我在和大人談話的空檔問我:「師父!今天外婆往生,我們還在他的靈前開懷大笑,這樣對外婆好嗎?」我很重視孩子的感覺,認為這是最好的生活教育、機會教育,思想的開展可以看出他的格局與視野。同時對生命的課題,可以透過互動、分享,讓宗穎用成熟角度平靜的看待。

    「其實你問的很好,外婆往生依照傳統是不該嬉笑,就像大姑姑、堂姊剛剛誦經很傷心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外婆思念的表達方式。但是否用哭的行為,才能斷定誰對外婆最好呢?就像你並沒有哭,但很專注恭敬的誦經給外婆聽,她也會感受到孫子的誠意,不是嗎?所以個人情感的表達應給予尊重和包容。」此時的宗穎似乎聽得很認同,我接續的說:

    「長輩與外婆的緣分比你們更近,不捨的心情是言語難以形容的。然而兄弟姐妹分隔海內外,藉由外婆的佛事聚集一堂,闊別多年當應該體諒她們的心情,乃至噓寒問暖的需要;佛教名為同理心。況且佛事結束大家收拾起悲傷的心境,姑丈又要飛回日本,把握最後一點時間合影留念,也是人之常情。這算是對外婆的褻瀆或不敬嗎?應該是沒那麼嚴重吧!」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還有外婆是很開朗、達觀的人,你認為她希望佛事超薦之後,看到子孫回歸正常軌道,開開心心的過生活好?還是因她的離開就此懷憂喪志,一蹶不振?如果你是外婆會選擇哪一樣呢?」宗穎心開意解,點頭示意。似乎對人生嚴肅的生命課題,有了「行深般若波羅蜜」的體會……。

    聽培正說宗穎越來越好學,越來越有獨立的思想,我不禁心中為他歡喜。悉達多太子在小的時候,也是有滿滿的求知慾,為了探究宇宙的真理,解脫生死煩惱的束縛,最後透過出家修行,為天下蒼生帶來離苦得樂的甘露法門,真是「小,不可輕!」不管將來人生際遇如何,成熟世故代表「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宗穎正穩定、成長,思想更趨豐富而令人激賞!

21.jpg 22.jpg 23.jpg 30.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