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五三四)愛!用教育來陪伴 106.7.8

傳統《三字經》有對教育的引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說明不管是對人對物,都有待:開發潛能、創造機會。學習!自當是提昇讓事物本身「百尺竿頭、更上層樓」的關鍵時刻。甚至說到身為長輩的責任往往都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作為教育者的標竿,可見教育絕非三言兩語、一蹴可幾,需要身教言行,日積月累的過程;方能等雕塑、影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帶著孩子們四處巡演,這些年和尚爸爸 慧禮和尚忙於開發、建設多所希望工程,對於院童巡演期間不像以往可以全程陪伴,如今只能蜻蜓點水、重點式的參與。因此,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因緣法則,大家自然而然接下某部分的工作,我常常覺得幫助孩子們,給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的改善、生活安定的保障,而是在ACC大家庭裡面,用教育來陪伴、以佛法來教導。從傳統生活到現代文明,從母語傳承到國際語言,「行願非洲.感恩之旅」創造了大家學習的平台和機會!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走出去的世界打開生命視野,看得更高、更遠、更遼闊,畢竟人生無處不學習,然而機會教育、生活養成都是點點滴滴的累積!誠如《金剛經》所言:「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那樣的苦口婆心。而成長只有一次,陪伴不能NG重來,因此愛的接力棒,從馬拉威那一端延伸至馬來西亞這一端;我們需要的是無縫接軌、全力以赴。感謝不只是ACC大家庭不分彼此的分工合作,而是在每一次出團上百次的溝通、協調,都願意「異中求同、同中存異」。

在東南亞演出邁入第三場,承蒙諸山長老的力挺,助養父母的關心,歷史上的今天只願「佛法作慈航」,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讓「因為愛!我們在這裡」,成就了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共同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這當中隨團的珮嘉老師看顧孩子們的學習,照顧身心的健康,宛如7-11二十四小時的服務;早晚課誦、督促功課,陪伴不打烊!大慈寺的義工媽媽,起早睡晚張羅工作團隊的三餐,在高溫環境依然氣定神閒,用身教演繹「做一行愛一行」的真諦;展現樂作合一的敬業精神。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又如博華老師連續三年教導院童歌唱技巧,彩排演練、音樂分享,讓她的粉絲可以因為跨領域認識ACC的孩子們;在感動之餘繼而成為助養父母。還有識與不識的年輕朋友對他們的打氣加油,發自內的真誠與身教,是這次行程當中另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就像天女散花般令人尊敬、讚嘆。在這次的行程讓孩子們建立當一個「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觀念思想,學習做一位「手心向下的菩薩」……。

愛!需要用教育來陪伴,用慈悲與智慧引導,畢竟:「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說的正是為人子者,如果在父已教,師已嚴的好環境下,卻不專心求學,到了老年,又能有什麼作為呢?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因為這時身體壯、精力足、記憶好、學習強,如果蹉跎光陰,沒有立恆志耕耘自己的成長路,將來怎能回饋社會、服務人群呢?對ACC的孩子們來說,快樂學習、平安成長,也應該從知書達禮,做中學、學中做;健全自我教育才是!

25.jpg 26.jpg 28.jpg 29.jpg 32.jpg   

6.jpg 12.jpg 18.jpg 24.jpg 3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