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六二六)梁皇再懺 唯願亡靈往西遊 108.4.13

清明法會是佛門報恩思想的提升,從以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悲苦當中,藉著祭祖掃墓來追思、緬懷。固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遺憾,但透過佛法的理解:人生無不散的宴席,珍惜善待身邊的親人,感恩幫助我們的貴人;這就是世人常說的緣分「不在於天長地久,而在於曾經擁有」……。

今日在甲洞講堂舉辦清明孝親報恩法會與三時繫念佛事,圓滿了三年的承諾。與慧忠、乘慈、開薰三位法師,感謝負責人滿香法師的邀約,共同成就這一殊勝的因緣。回顧自己一年下來最少也拜了五部的梁皇寶懺,它不僅文字優美、意義深遠,光是經文:「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惡多少?今日至心稽顙求哀;慚愧懺悔」往往令人深深動容!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華人對過親人的思念,往往停滯在哀傷、自責等憂悲苦惱的情緒,無法抽離、不能放下。而高僧大德透過十卷的內容,對人生輪迴、因果業報有極深的反省與描述。如卷五所言:「內懷慚愧悲暢於外,起二種心則無罪不滅。何者二種心?一慚二愧。慚者慚天,愧者愧地;慚者自能懺悔滅諸怨懟,愧者能較他人,解諸結縛。慚者能教眾善,愧者能見隨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以是二法能令行人得無礙樂。」

千百年來御製梁皇寶懺,從梁武帝帶領文武百官,親自為因瞋、慢、疑的皇后郗氏墮落蟒蛇身,齋戒沐浴、虔誠禮懺,終能:「滅了冤、懺了罪,脫苦生叨利」而傳為不朽佳話!日後出家僧侶則以「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作為個人進德修業的法門。對社會豎立「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的理性信仰、因果排序。讓「舉三尺有神明、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有了系統、次第的思想架構,理事圓融的清楚舉證!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生命的流轉宛如花開花落般的自然,情感是人類「發乎情、止乎禮」一輩子應當學習的功課。"發乎情"是慈悲,因為「業海茫茫、罪山汲汲;匪憑發露、遏遂消除?」在不忍眾生因惑造業、因業受苦的前提,興起了拔苦給樂的覺有情;也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而"止乎禮"相當菩薩以空性慧,以智化情,不讓三毒熾盛、情感氾濫,故菩薩的尋聲救苦方能: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種種的方便善巧都是「拔苦給樂」的具體說明。

清明孝親報恩法會,喜見社會風氣經過信仰提升、佛法教化,走出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感傷。取而代之的是「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那是一種對生命的覺醒、輪迴之苦的悲願宏深,藉由一部梁皇寶懺應機說法,"唯願亡靈往西遊,法雲地菩薩;慈悲哀納受"。而最終再輔以三時繫念的加行,讓"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了卻家屬內心的糾結、看見「華外玉雞啼曉日,遠迎新佛奉慈威」的希望……。

常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一場生死兩相安的祝福,梁皇再懺祈願所有正薦當齋眾亡靈:佛慈廣大,感應無差,寂光三昧遍河沙,願不離伽耶,降福齋家,金地湧蓮花……。

26.jpg 25.jpg 27.jpg 28.jpg 29.jpg  

31.jpg 32.jpg 33.jpg 35.jpg 34.jpg  

6.jpg 12.jpg 18.jpg 24.jpg 30.jpg  

36.jpg 3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