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六十八)助念團的意義                          97.6.14

        最近相繼為碧玉師姐的公公助念,也帶領三峽的信眾前往龍潭為仁聖法師的俗家女兒誦經結緣,發現大家對「助念」佛事頗為發心。因此為延續這份熱度與參與感,我決定暑假時間暫時結束共修後的佛學研習;將以兩個月八週的時間,講述「助念團」的意義、宗旨。

    佛教向來「慈悲為懷、方便為門」,在引渡眾生學佛,不盡然一開始就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十善。法華經也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現世點滴善因善緣,都將歸向於成佛之道的資糧。因此有鑑於薇多綠雅社區住戶的需要,敦親睦鄰的必然性;更基於「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理念,結合幾位善男子、善女人的好學,先把助念的本意向大家宣說、介紹。

0.jpg 69bc9c3e85c501b0a6208cc7a55abbf9_XL.jpg 53835e6bc337f.jpg 1076415222_l.jpg 20130712223657627.jpg  

1382028370-1821020740.jpg 1651277221.jpg 70561404953580.jpg 48182951305334575.jpg 5790503220892979423.jpg  

    所謂「助念」當然就是幫助亡者在臨命終保持正念,以淨土宗念佛為其綱要。
ㄧ個人的往生的關鍵因素,依照印順導師的說法:
     一、『隨重』的:

或造作重大的善業,或造作重大的惡業,如五無間業等。業力異常強大,
無論意識到或者沒有意識到,重業一直佔有優越的地位。
一到臨命終時,
或見地獄,或見天堂,就是業相現前,是上升或下墜的徵兆。
接著,
或善或惡的重業,起作用而決定招感未來的果報。

二、『隨習』的:

既沒有重惡,也沒有大善,平平的過了一生。在這一生中,‧‧‧
對於某類善業或惡業,養成一種習慣性,這也就很有力量了。
如大樹傾向東南而長大的,一旦鋸斷了,自然會向東南倒的。
以止惡行善,
能造作重大的善業,當然很好;
最要緊的,還是平時修行,養成善業的習性,
臨終自然會隨習業而向上。


三、『隨憶念』的:

生前沒有重善大惡,也不曾造作習慣性的善惡業,
到臨命終時,‧‧‧如忽而憶念善行,就引發善業而感上升人天的果報;
如忽而憶念惡行,就能引發惡業而墮落。對這種人,臨命終時,非常重要。
所以當人臨終時,最好能為他說法,為他念佛,說起他的善行,讓他憶念善行,
引發善業來感果。淨土宗的臨終助念,也就是這一道理。
 
   因此當我們無法改變或決定亡者的業力、習氣,在臨終前為他開導法義,
念佛凈心,
都可能讓亡者心開意解而得升天上人間;甚至以淨土宗的主張,
彌留之際若能較令念佛,
都有得生西方的可能性。
如佛在『觀無量壽經』第十六觀中說: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
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稱念彼佛者,
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
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
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此「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的殊勝功德,源自於彌陀願力,慈悲攝受。然而如前所言,導引臨終病患此時此刻放下世間萬缘、五欲塵勞,必須曉以大義,方能讓他明白「人生無不散的筵席」。

無常世間終將毀壞,五蘊色身難免衰朽;「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親情與家眷,功名與財富,半點不由人!就像曹雪芹曾經在『紅樓夢』寫下〈好了歌〉的描述: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既諷刺又寫實,因此道出:「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的勸世警語。不如好好繫念彌陀聖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受輪迴之苦,脫離垢穢之身,才是解脫之因,榮登彼岸。

6597673398540812873.jpg 6608259496492454190.jpg 01300543408797144708235745185_s.jpg cover600.jpg hqdefault.jpg  

161216533_l.jpg hqdefault (1).jpg hqdefault (2).jpg images.jpg images (4).jpg  

     當大眾專一心思,念佛不斷,不僅幫助家屬止住傷悲替亡者引導歸向;同時亡者受其大眾念佛的氛圍感招,而終能「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安祥與世長辭,也算不虛此行。

          況且家屬因佛事的安排與助念因緣,莊嚴的佛號種下得渡的契機,或許因此體會無常,走入佛門;如此亡者放心、家屬安心,即是所謂「冥陽兩利」,不可思議功德。故助念團的成立,既是法佈施、結善緣,也是『佛說阿彌陀經』:「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的開始。

          我向來主張助念結緣,只要正心誠意,「視病猶親」把亡者當成是自己的親人,穿越愛別離苦、求不得苦,這就是修行!念佛念到純熟,妄念減少了,慾望降低了;身心投入彌陀大願海中,無量的光明與法喜。『三時繫念』也說:「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每天浸淫在念佛、念法、念僧的時空,便是長養聖胎,儲備資糧;與佛接心,阿毗跋致!

    「阿毗跋致」就是不退轉佛道的意思,倘若一個人念佛歡喜,不為名、不求利,只要有需要助念的地方,一馬當先、義不容辭,就是接引佛,彌陀的化身。尤其末法眾生,業垢深重,唯有念佛一途,方便簡易,三根普被,諸大菩薩無不發願導歸極樂,十方諸佛同聲讚嘆此不可思議功德;因此我們因念佛的因緣,得以「諸善上人聚會一處」,是多麼難遭難遇呀!

    想著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美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移民西方淨土,沒有政治的紛擾、環境的汙染、經濟的壓力、空氣的混濁、交通的堵塞、人心的沉淪……。現在的助念團便是用我們的慣性,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在「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的前提下,用信(深信彌陀願力)、願(發願得生淨土)、行(精勤佛道善行),步步蓮花邁向佛國! 猶如火宅」的前提下,用信(深信彌陀願力)、願(發願得生淨土)、行(精勤佛道善行),步步蓮花邁向佛國!

th (8).jpg th (9).jpg th (10).jpg xfssl.jpg ZN 217.jpg  

th (1).jpg th (4).jpg th (6).jpg th (7).jpg 642736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