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一一七)誰搬走我的時間?                98.5.30

     若干年前一本『誰搬走我的乳酪』成為許多讀者茶餘飯後的探討話題,而我無心為『誰搬走我的時間』做山寨版的模仿,但的確人到中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感受更為強烈!或許這種無常迅速來自對佛法的思維,但更多是因「驀然回首」的對照,體會「千金難買早知道」的價值。

    佛陀未出家時在遊歷老、病、死城,總會觀察到生命的流逝,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繼而有揭開宇宙真理、探究生死煩惱的智慧覺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是古聖先賢跨越時空、無分軒輊;一份悲天憫人的胸懷與承擔,以及與時間賽跑的宗教情懷。

4.jpg 21.jpg 25.jpg 19.jpg 20.jpg  

1.jpg 5.jpg 7.jpg 8.jpg 9.jpg  

    同樣驚覺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的詩人作家,用他們敏銳的觀察、得天獨厚的感性元素,一枝生花妙筆寫下許許多多流傳千古的作品。修行不同於哲理文學,在風花雪月徒留感嘆、在無奈變化觸景傷情;比如「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深化對無常的消極面,往往讓習慣負面想法的人更悲觀沮喪。甚至憂鬱纏身、加重病情,故佛教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明白《金剛經》所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讓時間只是時間,無常只是無常,而非陷入憂悔自責、貪得無厭等患得患失的心理!

    如果能在大乘佛法的般若空性有所參解,時間只是中性,一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有人把握光陰即時行善,深深體會:「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故能當勤精、進如救頭燃。為解脫生死苦,遠離五欲六塵的羈絆;甚至菩薩乘願再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服務」。時間就是機會、契機,化無常為自利利他的動力,進行拔苦給樂的實質教化!

    而沉沒於生死輪迴的眾生,則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麻痺心態,宛如心靈的土石流,不斷掏空內在的平靜與安定,追求如夢幻泡影的感官刺激,榮華富貴來也空空、去也空空,積習更多貪嗔癡的習氣反應;卻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過程,時間變成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憂悲苦惱。有人說:「老天很不公平,有人就是有福報銜金湯匙來轉世,一生衣食無缺;我們卻得風吹日曬雨淋,生活困苦艱難?」一付憤懣有志難伸的神情,好像有福報者都是無因無緣,只是像簽樂透般的幸運兒罷了!

    人的無明與競爭比較,殊不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詮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緣果報、絲毫不爽的真諦。確切的講歲月不待人,他們只是用過去的布施、勤奮,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在「因緣匯聚時,果報還自受。」試問:誰搬走我的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有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嗎?或者有思回饋乃至大愛的奉獻、付出嗎?或許這就是自認不公平中的公平,有為者亦若是!

6.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23.jpg 24.jpg 26.jpg 11.jpg 1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