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水週記(四○)千年古剎 彌陀願力         104.1.17

    再度來沙巴佛教會續講「成佛之道」,新年元旦從吉隆坡趕回台灣,元月二日下午兩點半抵達機場,在居士協助下火速前往台北國父紀念館,為賴索托ACC院童北部的「行願非洲感恩之旅」壓軸打氣加油。忙碌!卻充滿法喜,而隔天我又再度搭乘高鐵,準備一月四日參加台南彌陀寺佛七,和幾位師兄一同聯合主持《三時繫念》法會。這是去年住持  印宏法師親自到三峽小小精舍登門拜訪,盛情難卻答應以三天繫念佛事的精神要義,做為自己與信眾進德修業,暨慶祝彌陀誕辰的獻禮。

    古蹟巡禮  發現信仰

    臺南古剎彌陀寺位於繁華的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上,創建於明鄭時期,彌陀室於創建時規模較小,所以稱「室」而不稱「寺」,之後有善心人士布施捐建,於五十七年擴建規模雄偉,改稱為彌陀寺。而我們從以「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排名,不難理解台南以古都著名,而寺廟殿宇不但是在地人的精神堡壘,同時更是文化、建築古蹟的翹楚。其中開元寺、彌陀寺、竹溪寺、和法華寺合稱「台南四大古剎」,為台南廟宇代表。

10.jpg 1.jpg 2.jpg 3.jpg 4.jpg  

    其中彌陀寺是全臺最古老的寺廟之一,至今三百多年的歷史!而在咸豐八年(1858年)時,府城許多信徒集資獻鐘,此鐘一度差點在日治時期因戰爭而要被鎔掉改做武器,後來所幸在被鎔解之前戰爭便結束,並由一名古物商買下重新歸贈給彌陀寺。然而佛寺建築本身卻先是在二次大戰中被盟軍轟炸,雖然在戰爭結束後曾予以整修,但最後還是在民國六十年(1971年)將原本建築全數拆毀,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建成今天的樣貌!

    細數彌陀寺的歷史,從居士的捐地到歷代祖師篳路藍縷、承先啟後的信仰傳燈,在建築空間或許印證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真理。然而為讓正法久住,幾經人事嬗替,一方面仰仗佛力加被、龍天護持,從傳統到現代,從信仰到修持,從念佛到文教,從自利到利他;彌陀寺在人間佛教,弘法利生的地位上並沒有缺席!而車水馬龍的周遭環境,都市叢林更扮演著淨化人心,從事各項文教、慈善、共修、義診等覺世牖民的活動。

    鬧中取靜  修行道場

    忙碌的生活步調,來來往往的人潮,在這裡會發現除了信徒來做早晚課之外,經常有異地子來上香祈福,請佛祖庇佑心想事成、闔家平安!虔誠信女叩頭如搗蒜為家庭憂心的事情,向菩薩請求「指點迷津」。年輕人拍照打卡,證明自己有來過百年古剎;取做留念。當然也有誤打誤撞的陌生訪客,如同「好奇寶寶」探索這與眾不同的佛門世界,是青燈古佛、寂靜一生?還是正信宗教、人間菩薩?

    在大雄寶殿往外看的拱門寫著「超然世界」四個大字,似乎將娑婆與淨土從此區分成楚河漢界,彌陀寺便是眾生舵手,從迷茫困惑的此岸到達明白自在的彼岸。鬧中取靜實為修行者的寫照,有些信眾甚至從前住持  圓斌法師的時代就學佛、護持到現在,乃至年輕人在外面讀完佛學院,還是回到常住工作;協助各弘法利生的事。彌陀寺儼然成為信眾法身慧命的家,集體創作、共同成就,老中青三代在信仰當中;薪火相傳、世代交替!

    三天的「三時繫念」,除了全新的組合,也首次嘗試以早、中、晚各一支香別,前二者是一個半小時,晚課則加上蒙山施食為兩個鐘頭,融入禪淨共修的元素、佛七的精神。對信眾而言是新體驗,沉浸在念佛的法喜,幾位師兄弟配合得越來越有默契。我甚至在最後的一天,不知是位置的關係,託菩薩鴻福,陣陣芳香撲鼻而來,有時是百香果,有時是蘋果味;概是大眾念佛虔誠,天人供養吧!這也是自己歎未曾有的體會……。

    沙巴共修  彌陀寶懺

    七號飛抵沙巴佛教會再續法緣,續講《成佛之道》,文芳師姐邀約幾位年輕人,要求禮拜「彌陀寶懺」。既然大家有心我也就恆順眾生,雖然從未拜過,但在「人有誠心,佛有感應」的前提下,還是順利圓滿!這不謀而合的巧安排,讓人深覺「佛慈廣大、感應無差」,竟然兩個道場分別為紀念彌陀誕辰皆辦慶祝活動。項目固然有異,卻印證「英雄所見略同」的一致信仰,是無二無別的。

    想起了剛出家在佛學院打佛七的場景,歷歷如昨,如今一晃眼二十五年的光陰過去,在這兩場的法會找到相同的法喜,對於不闇法會的我而言,是蛻變也是成長!回首來時路,這幾年秉持:給眾生歡喜就是給諸佛菩薩歡喜的理念,我把應用佛事也當作一份結緣、修行,藉機說法、隨緣度化。願將彌陀四十八願的示教利喜,以出世精神做入世服務,走在紅塵社會以佛法的力量,建構人間佛教的淨土……。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