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jpg   

學佛前後(五之一)

時間:2017.9.28

地點:馬來西亞潘居士府上

原本今天講演地方是在「句聚」那邊,今天剛好是那裡有類似台灣的市集,一個禮拜一次的市集,所以他們就公休,可是訊息已經發布了,取消對人家來講是不禮貌的,經過潘居士的同意大家就用一個輕鬆座談,純粹佛法信仰方面的分享。今天好像是我們第一次的見面,上次講座你們有來嗎?(大部分答沒有)很多新的夥伴,座談很輕鬆,但是還是要有一個範圍主題來談。我將它定調為「學佛前後」。

華人常說:「今日一照面,多少香火緣。」也就是說人和人的緣分不盡然是家人親子關係,不盡然是同學、同事、朋友的緣分,也有可能是你跟別人不打不相識,可能因為你到某一個菜市場跟人家討價還價,慢慢地熱絡起來了。

原本我們的主題叫做「孝道月,你不能不知道的祕密」但是想想,農曆七月孝道月已經過了,所以我就把題目調整為「學佛前後」。一方面也藉機會先自我介紹。

我來自台灣新北市三峽,這幾年都會到東馬、西馬講課、弘揚佛法或支援些佛事,很多人就問我「學佛,有一個信仰到底好不好?」「學佛跟一般的宗教信仰到底有甚麼差別?」人為什麼要有一個信仰?人的一生當中,從原生家庭的組合慢慢地成長,到學校接受教育,踏入社會就職,隨著年齡、隨著需求,或者說傳宗接代、成家立業,我們好像一直在做物質的追求,追求名、權力、榮華富貴,女眾負責柴米油鹽醬醋茶,當然也有很多新女性也投入職場。

當你在某一個年齡層,比如三十歲,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你到四十歲就真的沒有迷惑、沒有困惑嗎?好像隨著年齡慢慢的增長,內在的煩惱、人生的擦撞,你會發覺好像困惑還不少,而且根本也很難到達「不惑」的境界。因此,信仰很重要。當然不能講說拜拜不是信仰。那是一個儀式,我們所說的信仰是正確,在你學習的宗教裡面,應該去親近、依止,去提升自己,而不是只是停留在一個偶像的膜拜。

1.jpg  

正確信仰知多少  聞思修慧最重要

大家最近是不是聽過台灣一個很火紅的新聞?或者你看過視頻也好,台灣最近有個宗教叫做「如來宗」,話題人物就是「妙禪」。妙禪是妙天的徒弟,現在號稱有十萬以上的信徒。其實我們對這新興的宗教並不了解,但是當他被報導,可以有兩輛千萬跑車,後來經過追蹤,不是兩輛,是四輛。記者就跟狗仔隊一樣,到他們社區,同一個社區的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千萬跑車幾乎都沒有開過,四輛跑車加起來的價值是台幣五、六千萬。他不是董事長、不是企業主,他是一個心靈導師,宗教上他們認知的一個領袖。

台灣有某些藝人也在這樣的族群裡面得到某種依靠、協助、幫忙。從集體的一種共修儀式裡面或許對某些人有一種暫時的止痛劑,你去參加這樣的課程大家透過共修的氛圍,好比基督教、天主教的氛圍也有家的溫馨。因為這個被踢爆之後,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有人查到他以前曾經競選議員失敗、倒會,有些負面的標籤我們就不再一一贅述。這個訊息在新聞報導的追蹤之下,讓人質疑,到底你信仰的宗教,依止的善知識,是要讓你一個月要繳兩千元的月費…。

A  

舉這個話題是要說假如我們對信仰沒有正確的了解,沒有很如實去明白為什麼今天要去依止一個善知識也好、心靈導師也好,一個你認為你很信賴的高僧大德也好,都會左右你的思想行為,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陸對宗教其實是有很多的箝制,他只允許在寺廟裡面燒香、拜佛、講課,不可以在外面公開的弘法渡眾。從宗教面來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就藉著「學佛前後」來跟大家探討讓大家明白,真正的學佛是你要怎麼樣來看待你自己,如何面對這一生要面對的功課。

小時候我們很害怕考試。現在聽到「功課」兩個字,好像又要進修甚麼的,有時候我們也會暗自抱怨:為什麼別人都有祖產,有富二代的身分,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或者說在台灣有很多藝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大家都會投以欣羨的眼光。但是華人有一句話叫做「各有因緣莫羨仙」。意思是其實你不用抱怨也不用競爭比較,你應該去認識你人生的定位是甚麼?

昨天我在麻六甲佛學社有一場講座,跟大家談「佛法創造生命的意義」。首先我就跟現場信眾分享,在我還沒有學佛之前,我是一個很內向、很靦腆、不敢跟別人講話的人,在學校是會被別人嘲笑捉弄的人,現在叫做「霸凌」。同學會說我「人若呆,看臉就知道。」害我一陣子都不敢照鏡子,我很怕自己成為白雪公主的後母,鏡子會告訴我,你就是那個看臉就知道呆的人。

我們就會很自卑、很封鎖自己。但是也因為個性使然,配合度很高。老師叫我們去倒茶就倒茶、掃地就掃地。或許有這麼一點點可以自豪,不太會跟別人計較,老師的吩咐也不會討價還價。

國小三年級有一天,結業典禮之後,老師就找班長和我,送給我們集郵冊。雖然我沒有集郵的習慣,但是能得到老師的禮物,小小心靈覺得受到老師的重視。老師買的集郵冊是一大一小,我都還沒有選擇,班長就搶走大本的,當然心裡會有落寞,最起碼應該猜拳,我連猜拳的機會都沒有,老師看著我一言不發,她心裡大概覺得這孩子這一輩子注定要被人家欺負的。可是我對這位老師還是很感念的,小學畢業時我找幾個同學集資(現在叫團購吧)那個時候小朋友沒甚麼錢,一人五塊錢,買了一個胸花,作為對小學恩師的感謝。若干年之後,退伍的隔年我又去重新找這個老師,因為我覺得在我生命當中,她對我的照顧,對我的引導,甚至讓我覺得說,我們或許可以沒有同學,但是不能沒有老師的教導。老師當然也唸過我,但是我認為是自己做錯事情,她必須矯正我的行為。如果說我成長之後有一些師長的緣分,我都要感謝這位小學三年級的老師。她是我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我從小的時候就在想:我怎麼樣去報答師恩。

國小、國中的作文題目經常會有「我的志願」將來要做甚麼?我那時候也覺得自己很厚臉皮,我都寫要做老師。因為老師是我的偶像,我希望有一天如果有些包容,某些對孩子的諄諄善誘,我希望能夠見賢思齊,跟老師學習。但是自己是甚麼料其實很清楚,我並沒有考上大學,當然也沒有念中文系,但是那個種子就在我的意識波裡面,後來我出家,因緣際會,讀佛學院、讀研究所,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那個種子在我出家之後才萌芽,我有機會去帶我的學弟,一批批的學生進入佛學院、我們就去任教,乃至於面對信徒。

談這一點是在說明有時候我們的生命貴人,或許不是我們認為最好的,但是無形中受到她的耳濡目染,你的心目當中就會有一顆信仰堅定的種子。

出家因緣話當年  驀然回首繫佛緣

第一次認識的朋友,或是初次到精舍的信眾對我都有一個好奇,「師父你甚麼時候出家的?」「你為什麼要出家?」我覺得對我來講好像學分被當,每次都要回答這個考題,乾脆今天就藉這個「學佛前後」一次說清楚,講明白,以後不必十次、二十次的講。

我覺得在我的因緣裡面,因為父母親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家裡沒有很純正的佛教信仰,台灣家庭裡面有的是供奉土地公、觀世音菩薩,馬來西亞是供奉大伯公,從小每天的上香、敬茶就變成我們的功課,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會拜拜,逢年過節會到北港媽祖廟去看花燈之外,也去參拜。很多的因緣都是累積來的。一直到我二十歲,當兵期間有一天放假,爸爸就帶我去吃飯,那時我還沒有吃素,我最喜歡吃的是北港媽祖廟附近有一家「碰皮羮」,也就是炸豬皮勾芡,一次可以吃到三碗。

很奇怪那次的這一碗「碰皮羮」第一口就吞不進去也吐不出來,我爸爸的那一碗已經吃完了。「你在猶豫甚麼?」我說「這碗我吃不下,你可不可以幫我吃?」爸爸也覺得很納悶,以前我最少也要點到兩碗才吃得過癮,那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我會對這個食物這麼厭惡,加上那陣子我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我聽說吃素有意義有功德,我就想說我把吃素的功德迴向給父母親,讓他們福壽綿長,健健康康,因此在我當兵當中,我就學習六祖慧能十八年在獵人堆裡吃肉邊菜,我們那時候當兵整個營隊沒有人吃素,我們即將退伍的人,吃飯時都是跟營長、排長一起坐圓桌,有一天被營長發現,他說「你怎麼不吃肉?這樣怎麼有營養?」我那時候還不好意思公開說我吃素,只好跟營長說「對不起我最近腸胃不是很好,為了讓腸胃休息一下,吃得比較清淡,所以這兩天就沒有夾肉吃。」

從退伍的那一天開始,我的媽媽就接受我吃素的事實,鍋盆碗瓢全部買新的,我就炒青菜給父母親吃,他們也都覺得很OK。因為他們認為吃素還是要吃得健康一點。

從吃素開始。覺得健康有一點提升,但也並沒有覺得吃素好像有一點點佛緣了。當時北上工作,工作之餘也不喜歡去購物、夜店等娛樂場所,每天下班後回家也沒有電視可看,也不愛看電視,就每天持誦<<白衣大士神咒>>,<<白衣大士神咒>>不是佛教,佛教是<<大悲咒>>,每天持誦做功課,念一百遍就畫個圈圈。持誦了一兩個月忽然有個念頭很想要出家,那個念頭很強烈,而且確定不是妄想,不是為了逃避。那時就跟老闆娘提出「我要回故鄉,我要去出家了。」

13.jpg  

但是回到家裡反而是另外一個考驗的開始。媽媽可以接受你吃素,但是不能接受你要求出家這件事情,怎麼辦呢?那就沒轍了,代表因緣不具足。但是好像「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沒有挑戰成功,老天似乎冥冥之中在幫我牽線。過沒幾天我一個很久沒有聯絡的阿姨到我們家來,她說「明天嘉義有一座圓福寺,有三天佛學講座,我想去聽。」她話中意思是沒有交通工具,我就說「那我騎摩托車載您去聽。」我隔天就騎著摩托車載我阿姨去圓福寺聽佛學講座,我載她去並不代表我要聽,我在外面乘涼。那時候天氣很炎熱,我在外面站了半個小時,人、蚊大戰,我只好到寺裡面去躲避蚊子的襲擊,我進去時佛學講座已經開始了,坐在最後面,我是去吹冷氣,避免蚊子的騷擾;並非發自內心聽課。

既來之,則安之。耳朵裡多少聽進一些佛法,覺得佛教好像不是這麼生澀、困難,好像不只是誦經,師父講的人生的道理我覺得很有意義。最主要是結束之後又準備一些糕點,我覺得佛教很友善。隔天阿姨說「對不起,我家裡有事要回去。」我心裡想:你不是跟佛祖答應要參加三天佛學講座嗎?怎麼可以出爾反爾?好吧!剩下兩天算我包了,代替阿姨參加佛學講座。所以我是"冒名頂替"去聽佛學講座。兩天下來也算達成任務。結果才準備轉身,一位法師看到我,他說「某某居士,你這麼年輕,三天都有來聽佛學講座。」其實我不好意思說我是來代打的。我是那個"山寨版"的聽眾。

11.jpg 

法師說「我們明天開始要打觀音佛七。」我說「甚麼是觀音佛七?」因為才剛入門,都還沒有皈依。法師說是觀音菩薩的誕辰,有一整天的修行,持誦<<觀音心咒>>、<<普門品>>一整天拜佛、繞佛。我問「要準備甚麼?」法師說「要請一套海青」那套海青我穿了二十八年,我現在還穿。沒有把它當骨董。還未去聽課的前幾年,港劇楚留香在台灣正轟動,我第一次穿上海青的時候,覺得我自己就是那個「香帥」-獨行不必相送。就這樣穿了覺得還滿帥的,自我感覺良好。法師說不能甩袖子,要有威儀,要怎麼穿法;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隔天真的如實的去打觀音佛七。

1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55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